從軍半世紀 用餘生回饋國家

阮愛惠 |2015.12.13
1649觀看次
字級
中華民國退伍軍人協會代表團合影,中為高夫人。圖/記者楊祖宏、高仲源提供
高仲源理事長當選世退會亞常會主席與各國代表合影。 圖/記者楊祖宏、高仲源提供

文/記者阮愛惠

圖/記者楊祖宏、高仲源提供

一九三五年出生在中國大陸山東省濰縣(現稱濰坊市)的高仲源,一九四九年隨著當陸軍的父親來台。當時以為只是暫度之計,母親和妹妹就留在家鄉,沒想到這一分隔,就是六十多年。「父親未再娶,終其一生,他以照顧我和我的孩子為最大的生活目標。兩岸開通後,他一回家鄉就不想再回台,雖然母親已逝,在妹妹和外甥的照顧下,父親也過了幾年快樂的日子。我唯一的安慰,就是在父親往生後,把他和母親合葬在一起。」高仲源說。

高仲源十四歲來台,在基隆落腳,一開始在基隆中學寄讀,高二時,他以同等學歷考上空軍官校一九五六年班。父親原本不同意獨生愛子當空軍,但高仲源覺得官校是他當時唯一的出路,於是說服父親,很勇敢地從軍去了。

軍職經驗豐 曾派駐南非

「我們自己都說,空軍生涯是『起死回生』的寫照,起飛時隨時有可能發生危險,飛回來時才證明活著。但我在空軍官校學習到種種技能,當時我擔任運輸機飛行員,每次六個人一起出任務,正副駕駛必須和領航、通信、機工長及裝載長同心合力、死生與共,那是很精密的訓練。」他說。

除了作戰能力,高仲源在軍中亦歷練了行政、後勤及人事方面的職務,從空軍聯隊長、空軍總部政戰部主任到聯勤總部副總司令。年近六十時,他轉任文官職,到行政院退輔會擔任祕書長、副主任委員。除了一般的軍職,高仲源還有一段特殊的經歷,他在擔任上校期間,曾被外派至南非,擔任中華民國駐派南非武官並兼任武官團團長。「那是民國七十一年到七十五年,台灣和南非關係最好的時期。南非是非常美麗的國家,自然生態保存的很好,我在那裡眼界大開,學到很多以前未學到的東西。」他無限緬懷地說。

之所以能被調派海外,當然要具備良好的外語能力才行。高仲源自三軍大學空軍學院畢業後,赴美進修,畢業於美國空軍儀器飛行學校教官班。他對英文懷有學習的熱情,服勤之暇,不管是從街上的招牌或任何英文刊物,他都隨時記誦英文單字;每天一早醒來,他就打開收音機和太太一起收聽《空中英語》。外派南非期間,有更多機會強化英語。至今,在國際化的場合,用英語主持會議及發表演說,都難不倒高仲源。

盼社會賢達 襄助中退會

自認一生在軍中都承受長官照顧、國家栽培的高仲源,六十五歲退伍之時,他感恩地想:「國家已經對我夠好了,接下來我該如何本著良知,盡其所能地回饋國家。」於是毅然出任國民黨不分區立委,不過三年任期一滿,他毫不戀棧,想要開始輕鬆享受退休生活了。可是,昔日袍澤卻以他有退輔會副主委及榮民榮眷基金會董事長的經驗,力邀他到「中華民國退伍軍人協會」擔任副理事長。他想了想:「我的身體還可以,家庭生活也很正常,不讓我煩心,應該可以再做一點奉獻。」於是就在副理事長之後,又接任了理事長。

就任以後高仲源才發現,「這個單位,比我以前待過的任何單位都辛苦。沒有薪水、沒有公款,還要對外募款。我在第一任理事長任內的四年,已經把我的人脈『扣打』(額度)都用完了。近年來不景氣,募款困難,今年九月去波蘭參加世退會年會的差旅費,還是請我的大女兒贊助呢!」他笑說。

雖然是老驥伏櫪,但高仲源仍志在千里。他說:「我國最龐大的退伍軍人力量,是來自義務役官兵;我希望中華民國退伍軍人協會,除了志願役軍官兵外,未來能吸收更多義務役官兵的加入,且由有能力的義務役出身的社會賢達,來出任理事長。」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20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