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委會發現有逾萬人農保資格不符,圖為農民在田裡辛勤插秧。圖/資料照片
【本報台北訊】糾出假農民,農委會首度與健保署合作,今年開始利用健保資料職業投保類別勾稽,到九月為止,具有農保資格者有一百一十九點四萬人,但利用健保資料稽核發現,有一萬多人資格不符,健保登記非從事農業,包括代書、會計師、藥劑師等,將要求關係人說明,一但無法合理解釋,將立即註銷其農保資格。
農保稽查一向是農政單位非常頭痛的問題,因為早年審核容易、稽查不易,導致許多非農民身分者,也具有農保資格,進而領取老農津貼。由於老農津貼每月可領七千兩百五十六元,且是全民納稅補貼,造成制度上不公平,農委會因此屢被監察院糾正。
農委會輔導處農民福利科科長王東良表示,過去申請農保資格,採取申請人自我切結方式,若要再追查,以行政的人力資源,確實有難度;現在透過健保署協助,用健保投保一類、二類職業別去勾稽,立刻發現異常。健保一類投保對象包括軍公教、受雇者、雇主、專門職業;二類是無一定雇主,或投保職業工會等。
王東良表示,今年確實查出許多明明健保資料上申請的投保職業別是代書、記帳士、藥劑師,甚至還有職業工會的會員,連職業公會的理事長都來投保農保。
他表示,依規定,農保投保人不得有農業以外的專業職業,就算是兼職,一年也不能超過一百八十天。這些具有專業職業者,明顯資格不符,農委會將發函給縣市政府轉交農會,由農會請當事人說明,若當事人不能提出足夠證明農民身分或實際從農的資料,就終止農保資格。
農委會輔導處副處長周若男表示,從財政部、農保、健保各項大數據資料互相勾稽,發現被保險人根本沒有農地,或當事人可能早期有農地,後來賣掉了,卻一直沒有退農保,須立刻退保才符合公平正義;但也有一種況,原本是農地,因政府建設規畫,變成了建地,農民就立刻失去了農保資格,特殊案例會專案認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