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光走廊】 世界文明系列:德國(8-3) 1920年代柏林全景圖

文╱徐宗懋圖文館提供 |2020.02.28
3766觀看次
字級
柏林博物館島全景圖。 圖╱徐宗懋圖文館提供
柏林舊博物館,由普魯士建築師卡爾.弗里德里希.申克爾(Karl Friedrich Schenkel)所建造,為普魯士第一座公共博物館。 圖╱徐宗懋圖文館提供
柏林大教堂,建於1895年至1905年。 圖╱徐宗懋圖文館提供
柏林聖馬利亞教堂(Marienkirche),為柏林第二個市民教堂,如今仍矗立於原地之上。圖╱徐宗懋圖文館提供
柏林城市宮,1443年開始興建,曾遭遇數度破壞,於1950年被拆毀。圖╱徐宗懋圖文館提供
柏林城市宮前的威廉大帝紀念建築。 圖╱徐宗懋圖文館提供

文╱徐宗懋圖文館提供

柏林是一座古老的城市。起初,這裡僅是一片沼澤之地,直至15世紀霍亨索倫家族接管此地,建立了君主制政體,大舉興建夏洛滕堡宮、柏林軍械庫、柏林大教堂和波茨坦離宮,開創了柏林的文化和藝術之繁榮。1701年,腓特列一世加冕成為普魯士國王,柏林也成為這個歐洲新興勢力的首都。

19世紀初開始,柏林再度針對諸多新古典主義建築進行了大規模的修建,包括國家劇院、遠古博物館、國立美術館、布蘭登堡門、柏林城市宮、大教堂、椴樹下大街等,其中也包含博物館島上眾多的博物館舍,如柏林舊博物館(Altes Museum)、柏林新博物館(Neues Museum)、舊國家藝廊(Alte Nationalgalerie)、佩加蒙博物館(Pergamonmuseum)、腓特烈皇帝博物館(Kaiser-Friedrich-Museum,後更名為博多博物館Bode-Museum),也使得柏林自1688年以來,再度獲得「施普雷河畔的雅典」之美名。

博物館島位於柏林市中心,施普雷島(Spreeinsel)的北端,為這座城市所有博物館的起源之地。自布蘭登堡門東面的巴黎廣場,沿著椴樹下大街一路往東,穿越宮殿橋來到施普雷島,映入眼簾的便是雄偉高大的柏林大教堂,以及現今已不復見的柏林城市宮,而它那座鼎富盛名的盧斯特花園便坐落於北端的博物館島上。

1830年,第一座建築──柏林舊博物館──矗立在這一塊土地之上,它也曾是普魯士第一座公共博物館;柏林新博物館緊接著於1855年開張,而這塊區域也正式於1870年代末被賜與「博物館島」之稱。隨後,舊國家藝廊、腓特烈皇帝博物館以及佩加蒙博物館陸續建立,不僅充分展現了普魯士王國當時的強盛國力,也呈現了其藝術文化發展上的蓬勃興盛。

二次大戰期間,博物館島受到盟軍的猛烈轟炸,島上70%的建設均被炸毀,其中包含了盧斯特花園、柏林大教堂、柏林城市宮等,多數的博物館建築也受到嚴重的毀損。如今,這些建築仍佇立於其原生之地──除了仍在重建中的柏林城市宮,以及原於宮殿正面,而後被移至紅色市政廳前方的海神噴泉──它們多數為重建,獲得嶄新的面貌。有些博物館建築則是經過長年的修復,多了些許現代化的簡潔設計,也保留了初時的古典氣質,為戰後的博物館島帶來了全新的氣息與希望。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20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