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立台灣大學11日舉辦「未來大學行動方案線上發表會」,校長管中閔表示,台大未來還會有更多由下而上、眾人參與的討論,希望師生們未來能提出更多大破大立,符合學習者需求的構想。圖/台灣大學提供
【記者曾博群綜合報導】國立台灣大學11日舉辦「未來大學行動方案線上發表會」,以「探索未來 定位自己」為主軸,發布「探索學習計畫」、「領域專長」、「創『新領域』學士學位學程」等一系列的行動方案。學生可以依照自己的興趣跨域學習或規劃所學的內容,開放學生申請前往企業實習或創業、海外體驗、志工服務等活動,校方將憑探索計畫的難易度和投入時間多寡,酌給1到6學分不等。
「探索學習計畫」使學生可以透過一學期到最多二年的時間到國內外任何場域學習,期間可保有在校學生身份並可認列學分,不必像過去只能用休學的方式來獲得更多的機會與時間。無論是要投入NGO的活動或是創業等,都能有導師等的資源與協助。
疫情影響,此次線上發表會改以充滿趣味及互動性的Gather Town互動平台舉行,與會者可透過虛擬角色參與。同學於會中現身說法,說明他們對於大學生涯的規畫與想法。台大教務長丁詩同與創新設計學院院長陳炳宇則分別說明,各項行動方案將如何滿足學生們的需求,以實踐其自我規劃的學習方向與目標。
財務金融系畢業一年的校友林洛安,她分享自己在大學休學時在系統上遇到的困難與挑戰,以及休學這個決定為她帶來的改變。她認為「探索學程」最大的價值是給予想要嘗試不一樣學習模式的學生,可以在學校系統內得到支持,並透過此學程給予的資源,極大化探索學習期間的學習深度及廣度。
電機系的陳懷璞同學,暑假完即將升大二,分享了他很明確的目標–大學創業改變世界,以及他想開創的新領域「魚類+科技」,在未來的「創『新領域』學士學位學程」中可望跨域實現。透過領域專長,自組48個專屬於自己的必修學分,以此突破科系甚至學校的限制,學習跨領域的知識。
台大校長管中閔表示,行動方案發表會是落實未來大學的過程,不是句點。台大未來還會有更多由下而上、眾人參與的討論,像是規劃弭平產學界線與增加實作計劃的「產業學苑」及推動終身學習的「校友學習帳戶」等。下一波的行動方案預計今年底提出,並於明年度第一個學期實行,希望師生們未來能提出更多大破大立,符合學習者需求的未來大學構想。發展出與過去不同的未來大學,讓台灣的高等教育更上層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