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民族熱情奔放。圖/蘇佳欣
文/蘇佳欣
我對蒙古風情有種說不出所以然的喜愛。古詩「敕勒川,陰山下。天似穹廬,籠蓋四野。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這樣的天高地廣,真叫人欣然嚮往,即便沒去過,也能想像畫面!
幾年前,偶然聽到《夢中的額吉》這首歌,額吉就是蒙古語的「媽媽」,小男孩純真的聲音,真讓人感動落淚,雖然不知道歌詞是何意含,卻聽得懂他要表達什麼情感。
去年入秋,終於如願踏上內蒙古的土地。這是早在暑假以早鳥價購買的旅程,只是沒料到,10月的內蒙古,已經沒有什麼大草原了,寒冷乾枯的空氣,感覺上,與想像中的北方馬背文化風情相去甚遠。
越過陰山以北,原本以為希拉穆仁(意指「黃色的河」)聽起來好像很偉大,但是現場在蕭瑟稀疏的草原地區一看,它的寬度只有一台遊覽車那麼長而已!儘管草原都已經枯黃了,靠近有水源的地方,仍有不時展露優雅的小小白色蒲公英,強勁的生命力隨風飄揚,讓人覺得仍有無盡的希望。
記得以前我得過粉瘤,中醫開的處方中就有蒲公英,因此我對蒲公英的既有印象,就是可以解毒消腫降血糖,是一種良藥。再者,深植於我腦海中,那花那種子的樣貌,就是大自然中靠風媒、鳥媒,或者四處紛飛的蒲公英,都是為了繁衍後代,差不多諸如此類常識性的認知而已。這次到內蒙古,原本想像該有大草原風貌,後來卻意外地被小小的蒲公英所震撼,實在是始料未及的。
不僅如此,還有另外一個出乎意之外、難以用文字精確描述的體驗,就是踏上陰山以北那片黃色大地時,廣闊的天地之間,雖然已經沒有綠色草原,但是包在鞋子裡的腳指頭格外的舒服,腳趾與腳趾間的距離,竟柔軟的鬆開,血液循環也特別舒暢,不論走走路、散散步,甚至跳躍,整個人變覺得輕飄飄起來,也許在天冷風大之際,厚實的土地仍然有股力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