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重南
現在流行「超前部署」,這正好形容五代友厚的人生。
日本電影《天外者》描述幕末維新時期蕃士兼政治家、商人五代友厚的故事,他一生不需要名,也不在乎利,一心朝著偉大目標前進。
在幕後維新運動中,五代友厚的名聲,不若同時期的坂本龍馬、伊藤博文、大久保利通、岩崎彌太郎、勝海舟、西鄉隆盛等較為人熟悉,電影中,這些人物走馬看花似的出現,似乎為了補償五代友厚在歷史上被人的疏忽。
對影迷來說,這部電影由去年剛逝世的三蒲春馬飾演,是三蒲的遺作之一,能藉著電影緬懷他,也是紀念他的方式。
所謂「天外者」,是薩摩蕃(今鹿兒島)地方話言,指來自上天,極富才華的之人。五代友厚從小就表現聰穎,能幫父親由一張地圖製造地球儀,這也隱示五代友厚的眼光,已從平面(日本)擴展到立體(全世界)。
他參加當時的海軍訓練、遠赴英國留學,回國後心懷夢想,想將日本打造成一個人人都可朝向自己目標前進的國家。在幕末維新時代,各方英雄豪傑登上時代舞台,一心只想推翻腐化不堪的江戶幕府,名氣大響,唯有五代友厚默默規畫廢蕃維新後,日本如何建設一個新時代的商業、工業國家,這才有利日本經濟、民生。
他以超前部署的理念,將注意力轉至行商方面,先以大阪為基地,致力於貨幣造幣局的設立,以及電信、鐵路、紡織、礦山等多個事業,建立現在大阪證券交易所、大阪商工會議所、大阪市立大學等數量龐大的組織和企業,同時建立經營了幾個從事國際貿易、經商和航海的大型股份公司,奠定今日商都大阪的基楚。
電影中,對經濟建設或社會的改變,較難呈現,電影還是以他年輕時代的事蹟為主,當他五十歲逝世出殯當天,有四千五百多位大阪市民主動為他送行,足以顯示他對大阪的貢獻。
台灣政治、社會現況似乎也因外交、疫情、缺水、缺電而呈現混亂現象,此時此刻,我們的確也需要多一點像五代友厚般,能默默為國家、社會建設,超前部署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