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胡正文
如果,人生可以重新選擇,你是否活得會比現在更精采?
如果,人生能重來,你確定回到過去的你,不會做相同的決定嗎?
如果,能選擇,你希望能預知未來嗎?
由史蒂芬史匹柏導演的《關鍵報告》,探討的正是「人類是否可以具有掌控自己未來命運的能力」?
影片開始,兩位主角正在爭執預防性逮捕的問題。
約翰對著丹尼拋出球,丹尼順手接住球後,約翰質疑的問:
「你為甚麼接住它?」
「不然球會掉下去。」
「你確定嗎?」
「當然。」
「但是,球沒掉下去,它被你接住了。」
這場「拋球與接球」的場景,是整部影片的關鍵問題——「未來被阻止了,就不必發生嗎?」假設,所有的犯罪都能夠事先預防,那麼,社會從此是否就平安無事?
預視系統出現失誤?
電影背景設計在西元二○五四年美國的華盛頓特區,在這個未來世界裡,政府成立了一個叫「預知犯罪部」的單位,培養一群「未來警察」,再結合三位基因突變的「先知者」所組成的「預視系統」,進行著「還未發生,但一定會發生」的犯罪預測機構,全面的預防犯罪。這個系統包括時間、地點、人物、事件、證據、細節與發生過程的影像紀錄,從而可以事先捕捉罪犯,滿足民眾期待的寧靜社會。
影片的張力來源是警察隊長約翰,被預言將要在未來的三十六小時犯下一樁謀殺血案,他要如何自處?他擔任犯罪預視機構的主管,更是近乎虔誠的預視犯罪信徒,全心奉獻在預視犯罪機構,他完全不認識這個他未來會槍殺的人,他沒有必要犯罪,他根本從無謀殺意圖,卻馬上就要被逮捕;難道預視系統出了什麼問題嗎?是科學失誤,抑或科學有時也是種迷信?
故事的高潮是約翰必須反擊,證明自己的清白。頃刻間,他成為犯罪中心全面圍剿欲封殺者,在幾乎無可遁形的監察與搜索體系中,展開孤立無援的驚人逃亡,而這個逃亡的旅程,也成為心靈與人性掙脫科技枷鎖控制的覺醒之旅。
在暗藍色調中前進
全片在凡走過必留下痕跡的劇情下,逐步的揭開科技之盲從與人性操弄的騙局。當約翰明白這場謀殺只是個設計時,他擁有了一個「選擇」的機會。
他有自由意志可以決定是否跨過那個關鍵的時間點,讓事件「不發生」,同時破壞預視系統的荒謬神話。但是,在此同時,他還必須承擔「做出不同的選擇後,是否仍然通往相同的未來之窘境?」
影片的後半段是全片的警示精華,當「預言」出現時,個人應當如何面對那個已經「被說出來」的未來?這就像長久以來哲學家爭執的問題:「我們如何斷定一件沒有發生的事一定會發生?」整部影片在冰冷的暗藍色調中徐徐前進,不斷的輕聲問著你我:「人類到底有沒有『自由意志』可以轉變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