墾丁特有動物地景藝術展 恆春古城觀光教育新亮點 |2021.11.17 語音下載 885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在墾丁社頂公園大草坪以牧草、瓊麻、竹子、銀合歡及海廢為材料,打造以墾丁特有動物為主角的地景裝置藝術,全部移至恆春古城旁展示至明年4月。圖/潘欣中 【本報屏東訊】秋天是北方猛禽過境屏東恆春半島的季節,墾管處上月發想邀藝術家在墾丁社頂公園大草坪,以牧草、瓊麻、竹子、銀合歡及海廢為材料,打造以墾丁特有動物為主角的地景裝置藝術,意外成為拍照打卡熱點;墾丁賞鷹季結束後,恆春鎮長陳文弘爭取移至恆春古城北門段展出至明年4月,除增加觀光亮點,更希望透過人與地景藝術的對話,瞭解環境永續的重要。墾丁國家公園是北方猛禽赤腹鷹、灰面鵟鷹秋季過境台灣的最後休息站,墾管處為迎接這場秋季生態盛事,每年10月都在滿州鄉里德村舉辦「瑯嶠賞鷹季」活動,今年遇到疫情取消鷹季活動,改在戶外空曠的墾丁社頂自然公園大草坪,邀在地木工藝術家王明堂、李恆茂等人,以牧草、瓊麻、竹子及海廢為創作材料,打造以墾丁特有的動物為主角的15件地景裝置藝術。以牧草、瓊麻、竹子及海廢為創作材料,打造以墾丁特有的動物為主角的裝置藝術相當可愛。圖/潘欣中王明堂等人聯手創作的「草莽鷹雄」、「風迴鹿轉」、「蝸目相看」、「錦上添蛙」及「千里鷹緣一線牽」,附上解說的條碼掃瞄,日前由社頂公園移至恆春古城北門段旁草皮;墾管處解說教育課長馬協群說,梅花鹿、灰面鵟鷹、赤腹鷹、莫氏樹蛙、班卡拉蝸牛都是墾丁特有種,將地景裝置藝術結合恆春古城、在地藝術、地方物產、環境教育與自然生態,寓教於樂,一舉數得。以牧草、瓊麻、竹子及海廢為創作材料,打造以墾丁特有的動物為主角的裝置藝術相當可愛。圖/潘欣中恆春鎮長陳文弘說,在地藝術家王明堂、李恆茂老師等團隊,利用在地植物及海漂垃圾等素材,巧妙地製作栩栩如生在地特有種動物,融合藝術、生態,也結合地景,與恆春古城牆互相輝映,作品不止具觀賞價值,更結合地方生態教育元素,帶出愛護環境、環境永續的訊息。 前一篇文章 蒲草吸管行銷國內外 宜蘭「玩艸植造」減塑獲環保大獎 下一篇文章 南投「覆鼎金成考古遺址」 出土罕見喇叭型玉環 熱門新聞 01染疫後身體2大變化 按摩5穴位改善不適2022.05.2302社論--油電價格與人民福祉的公平性2022.05.2103快篩陽即確診擴全民 擬下周上路 篩檢站將轉型2022.05.2204佛教經變藝術解讀2022.05.2205棒球/曾闖黑道救球員 「500元教頭」陸永茂驟逝2022.05.2506社論--北約北擴與俄羅斯2022.05.2207【草木堪為友】 桃金孃科的澳洲茶樹2022.05.2208初夏雪花2022.05.2209【花邊櫥窗】 向日葵 迎賓好溫馨2022.05.2210中職/王勝偉首轟 送陳仕朋首勝、悍將3連勝2022.05.22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Model T電動巴士 5月中旬台南上路試營運英國警察空中執勤 回報「我要避開一隻獨角獸」!新手爸媽不懂照顧小企鵝 飼育員拿「它」當奶媽Google街景公布全球數據 台灣熱搜國家第8名端午返鄉OK!台鐵工會宣布暫緩端午不加班活動防疫保單之亂 金管會:該賠就賠 不會替保險業止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