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麵塑藝術家】 張倍源 將動漫元素融入麵塑 文/記者王澤、張思潔 |2021.12.26 語音朗讀 1033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張倍源的學生以動漫為主題,製作麵塑。圖/新華社張倍源展示他一系列的麵塑作品《舞全運》。圖/新華社張倍源作品《喜》。圖/新華社 文/記者王澤、張思潔 「這些不是手辦嗎?」「這真的是麵捏的嗎?」陝西省西安市曲江書城三樓的麵塑展覽台前,不時有參觀者駐足,提出這樣的問題。麵塑,俗稱「捏麵人」,是中國民間傳統藝術之一,已有上千年的歷史。這種藝術以麵粉為主料,蒸後調成不同色彩,用手和簡單工具,通過「搓、揉、挑、揪、撥」等技藝,塑造出各種栩栩如生的形象。思考如何出圈走紅孔武的關公、精壯的陝北漢子、威風的美猴王……這些形似動漫手辦的麵塑,都出自陝西小伙張倍源之手。從兒時起,這位「八○後」就開始和伯父學做麵塑。二○一五年,在日本學習動漫和雕塑八年後,他決定回到家鄉,用自己所學的知識,推動麵塑這項古老藝術的發展。從業多年,張倍源創作了逾二千件作品,不僅有來自經典的神話人物,也有緊扣時代脈搏的主題巨製。二○一九年,他被命名為西安市蓮湖區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傳承人。此時,他正聚精會神地為陝西全運會捏製獨具特色的麵塑《舞全運》。只見他雙手靈活,撥子、挑刀、棍刀和胖刀等工具輪番上陣,麵團在他手裡彷彿有了生命。最終,一個皮膚黝黑、頭扎白毛巾、身著大襠褲、腳踩千層底布鞋的陝北運動員形象的麵塑出現在參觀者面前。「這是我用時半年的又一次嘗試。實際上,我一直在思考如何讓麵塑『出圈』,吸引更多年輕人關注。」張倍源說。幾年前,眼看傳統藝術逐漸凋敝,他急在心裡。系統學習專業的美術和雕塑知識後,他終於有了頭緒。「我當時就想,為什麼不把現代美術和傳統藝術結合起來呢?」在將自己的想法付諸實踐後,張倍源的麵塑技藝取得新突破。「我把動漫元素融入麵塑,年輕人很喜歡這種形象。東方美學重『神』,西方美學重『形』。二者結合,長短互補,麵塑神形兼備。」張倍源說。培養孩子的鑑賞力傳承傳統藝術不能只靠美觀的作品,張倍源講起一段讓他頗受觸動的經歷。「那天,一位家長帶著孩子路過工作室,指著我的作品對孩子說,瞧見沒,不好好學習,以後就只能去捏麵人。」這讓他意識到自己不能再「單打獨鬥」,要從年輕一代開始,培養他們對非遺的熱愛,讓愈來愈多的人了解麵塑、愛上麵塑,發現非遺的魅力和文化價值。為此,張倍源於二○一八年創辦了麵塑興趣班,後又與多所中小學合作開設麵塑課程。目前,已有一百六十餘名學生上過「麵人張」老師的課,他們都非常喜歡這門藝術。「傳統的麵塑形象大多是四大名著和民間故事中的經典人物形象,不一定能激起孩子們的興趣。所以,開始我會教他們捏各種現代動漫人物。等到他們喜歡上麵塑後,我會講更多『中國風』的人物和其精神內涵,培養孩子們對不同作品的理解力和鑑賞力。」張倍源說。近年來,張倍源還創作了一批絲綢之路、脫貧攻堅等主題的麵塑。「現在,國家大力支持非遺事業的發展。借此東風,我將繼續努力,爭取再製作出有中國特色、有時代元素、有文化價值的精美作品,也爭取讓更多的朋友看見非遺、愛上非遺、傳承非遺。」他說。新華社港台部供稿 前一篇文章 【中國中醫科學院西苑醫院醫師】 權隆芳 參加數學競賽 只為了爭取自我 下一篇文章 【紫砂藝術大師】 呂俊杰 守正 但是不能守舊 熱門新聞 01肌少症無法治療 補充蛋白質、多運動可預防2023.06.0502【寶藏福田】為何佛教有三寶2023.06.0403法網/英國唯一希望敗北 諾瑞:太受挫了2023.06.0304小約 第12度闖進法網4強2023.06.0805芒種養生顧腸胃 消積去溼靠四神2023.06.0406電子垃圾轉廢為寶 各國出奇招2023.06.0607全球毛孩市場 疫後版圖擴大 2023.06.0308社論--打詐辦公室與笑貧不笑詐2023.06.0309【愛植栽】端午艾手作 ── 炎夏必備防蚊止癢艾草膏2023.06.04103D 紙雕 從舊書彈出說故事2023.06.07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昆蟲觀察者】朱贏椿 我從昆蟲裡找智慧藺家三代與絳州澄泥硯江夏的公交旅行 平凡生活裡做件不平凡的事【鳳翔泥塑技藝傳承人】胡錦偉 傳男不傳女 難以傳承下去【金銀細工製作技藝傳承人】王杰忠、王晨 父子聯手 匠心傳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