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情讓民眾生活更加仰賴數位科技,伴隨而來的數位犯罪手法也跟著進化,資安受害案件已有暴增趨勢。行政院籌備中的數位發展部即將在第二季成立,除了致力數位創新發展外,數位交易的安全與監管也同應重視並加強。
近兩年的新冠疫情讓各行各業加速數位化轉型,也改變了許多民眾的生活型態。例如,早年股民到證券商看盤的日常,幾乎已被手機等電子下單取代。最近國內所有證券商都嚴令要求,電子下單的上千萬個證券戶都必須在一月二十三日前變更密碼,若未在期限內變更,屆時券商就會鎖住該投資人的電子憑證,直到密碼變更為止。
全體券商難得一見的總動員,強制全國電子下單的證券投資人變更密碼,主要是證交所為了因應最近兩、三個月日益頻繁的冒名下單危機。去年十一月起,有網路駭客放大入侵券商電腦交易系統的強度,透過電腦程式不斷嘗試登入證券商、期貨商的電子下單系統,實際已發生的案例就是大量冒名券商旗下客戶的證券戶去下單買進港股,炒高價格後歹徒伺機賣出套利,證券投資人成了受害戶。
此番駭客入侵危機,再度暴露了國內券商電子交易系統的脆弱性,大量證券戶的下單系統竟如此輕易就被攻破。
疫情讓許多民眾大量在網路下單購買生活用品,也發生多起個人資料外洩而遭詐騙的糾紛案件,其中不乏知名企業的官方網站,也有許多小型電商,顯見個資遭駭或外洩不分企業大小,已是普遍性的問題。
儘管國內數位交易安全問題或詐騙案件與日俱增,犯罪型態也不斷進化,但無論政府或民間因應的措施卻未隨之進步;一遇事故,消費者處於相對弱勢,權益未獲充分保障。且一遇資安問題,無論金融界或資訊界告知民眾的自保之道,多半只有:常換密碼、不同網站或帳戶使用不同密碼、重要交易採用雙重驗證等傳統作法,多年未見任何其他創新的保護之道。
台灣的資訊產業在全球占有舉足輕重地位,但對於防駭、防詐騙的相關科技發展,諸如增加電子化的指紋或人臉等生物辨識功能、AI金融科技的發展、金融證券產業預防詐騙或個資外洩流程數位化等,都缺乏躍進式的革新。
蔡總統一月十九日已公告《數位發展部組織法》,數位發展部最快在今年第二季成立,掌管資通安全、資料治理、創新沙盒、人才培育、數位法制規範等業務。雖然金融科技整體未來將由數位發展部主管,可望改善現今「監理空窗」或「破碎監理」的問題,但性質仍比較重於鼓勵創新與輔導,未著墨在維護金融科技交易秩序和保護金融消費者權益。
現今數位交易愈來愈普遍,也帶給民眾生活的便利,但金融與證券業數位科技涉及人民大量的金融資產與交易安全,未來數位發展部和金管會必須要有更多的合作與協調空間,強化對消費者權益的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