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薩克暴亂 觸動俄國反歐警報

 |2022.01.24
919觀看次
字級

【本報綜合外電報導】在蘇聯三十年前解體前,烏克蘭與哈薩克分別擁有全球第三及第四大的核武庫,堪稱最重要的蘇聯衛星國。俄羅斯史上兩度遭外國入侵,都是借道烏克蘭,被俄羅斯視為禁臠,只能說是懷璧其罪;而哈薩克本身是產油大國,前總統、蘇聯時期哈薩克共產黨第一書記札爾巴耶夫率領哈薩克自蘇聯獨立後,一面搞獨裁,一面不忘廣結善緣,跟美俄中都維持不錯的關係。在俄國不容許鄰國「越線」的情況下,哈薩克會否淪為第二個烏克蘭?

哈薩克在元月五日無預警地爆發街頭大規模示威,抗議液化石油氣(LPG)價格翻倍飆漲。街頭暴動發生後,現任總統托卡葉夫請求俄國領銜的六個獨立國協國家共組的「集體安全條約組織」(CSTO),派維和部隊協助平亂。

CSTO堪稱是「俄羅斯版本的北大西洋公約組織(NATO)」。CSTO由俄國、亞美尼亞、白俄羅斯、哈薩克、吉爾吉斯和塔吉克六個獨立國協國家組成。

財力不足 無意吸納前衛星國

二千五百名CSTO部隊在幾個小時內就抵達哈薩克。美國國務卿布林肯警告哈薩克「引狼入室」,小心「請神容易送神難」。不過,俄國部隊已於十九日完全撤離哈薩克,沒有授人話柄。哈薩克政府也宣布解除緊急狀態,但已造成至少二百二十五人身亡,包括十九名軍人。

專家指出,俄國總統普亭不斷強調,哈薩克的主體性是由蘇聯賦予,使該國憂心自己成為下一個烏克蘭。以俄軍為首的維和部隊也使專家擔心,若俄國對哈薩克部署軍隊,恐淪落與烏克蘭一樣的下場。

主因是哈薩克北部和烏克蘭東部,說俄語的人口都占相對多數,這與蘇聯時期俄羅斯計畫性地移民到衛星國有關。俄國很容易拿對付烏克蘭的劇本重來一次,以保護俄裔民眾為藉口,趁機把手伸進來。

不過,從烏克蘭東部的局勢可以看出,俄國並沒有財力去吸納前衛星國,底限是前衛星國尤其是與俄國接壤的鄰國,不能倒向西方,或從威權走向民主,對俄國形成「燈塔效應」。

現階段不駐軍 避免反俄情緒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拉惹勒南國際研究學院(RSIS)資深研究員多西(James M.Dorsey)表示,普亭二○一四年併吞克里米亞僅九個月後,被問及「哈薩克是否面臨與烏克蘭相似命運的風險」;普亭回應,「俄羅斯民族普遍認為,俄羅斯為中亞遊牧民族帶來文明」。普亭提及哈薩克前總統、蘇聯時期哈薩克共產黨第一書記札爾巴耶夫,稱「他在一塊從不是國家的領土,建立了一個國家」。他說:「哈薩克人從沒有自己的國家,這個國家是札爾巴耶夫建立的。」

卡內基莫斯科中心中亞專家杜布諾夫(Arkady Dubnov)告訴《紐約時報》,哈薩克暴亂是繼烏克蘭二○一四年發生親歐盟示威運動,推翻親俄總統亞努科維奇,及白俄羅斯二○二○年示威,反對盧卡森科政府後,對俄國的警訊。杜布諾夫表示,哈薩克政府是「俄國的簡化復刻版」,「克里姆林宮當局無疑不想看到,與俄國政治體制相似的政府開始和反對派對話,並同意他們的要求」。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20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