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偕醫院急診醫學部主任簡定國、衛福部國健署署長吳昭軍、康寧醫院急診科醫師郭健中(自左至右),三人同台宣導長者「保命防跌」的重要性。圖/國健署
【記者陳玲芳台北報導】農曆新年假期即將來到,出遊走春、拜訪親友歡慶之餘,也要注意「長者防跌」的重要性,因為跌倒是造成老人事故傷害的危險行為。衛福部國健署提醒,長者外出旅遊,應有家人陪同,事先熟悉旅遊路線的地形、天氣變化及動線等,若是行走在有高低落差的斜坡上或階梯時,可能因為肌力不足、視力變差等導致身體活動力下降,或穿著不合身的服裝與鞋子、不安全的環境、姿位性低血壓、使用鎮定藥物或多種藥物等因素,增加長者跌倒風險。國健署整理5招「長者出遊防跌檢核表」供民眾參考。
根據衛福部2020年死因統計,跌倒是65歲以上長者事故傷害死亡原因第2位,「保命防跌」其來有自。國健署2017年「國民健康訪問調查」結果顯示,65歲以上長者約每6人就有1人曾經發生跌倒,且每12名長輩就有1人曾經因為跌倒而就醫。此外,長者常見跌傷地點,有52%發生在室內,其中以臥室和客廳排行前2名;有48%發生在室外,其中以街道或路邊、公園或運動場排行前2名。
馬偕醫院急診醫學部主任簡定國表示,長者因跌倒送醫的常見受傷部位為頭部撕裂傷、胸部挫傷及骨折(手腕、髖部)等。因此,提醒民眾出遊時,須考量長輩的健康狀況,適時安排定點休息,避免長者發生跌倒的事故。另,康寧醫院急診科醫師郭健中提醒,行動能力是影響老年生活品質的重要因素,應強健肌肉和身體平衡,提高跌倒時的自我防衛力。出遊時,可善用手杖或登山杖,並避開積水處、陡坡、雜草叢及碎石處,避免跌倒風險。
國民健康署整理出5招「長者出遊防跌檢核表」,請民眾在出遊前,先確認長者的安全,防跌5招如下:
1. 注意周遭環境安全:應有充足的照明,使用加裝扶手的浴廁,小心溼滑地面、凹凸不平的人行磚道、有高低落差的斜坡,避免行經雜物堆積處。
2. 穿著合身服裝及鞋子:衣物、褲管裙襬合身不過長,選擇有鞋帶固定的鞋子,有包覆的鞋面及防滑的鞋底,避免穿拖鞋。
3. 攜帶合適的輔具與配件:選擇合適的枴杖或助行器等行動輔具,材質勿太重、避免移動不方便;若有近視或老花者,應配戴正確度數眼鏡。
4. 注意身體健康狀況:日常生活可以在家做肌力與平衡訓練運動,飲食營養要均衡。
5. 檢視用藥安全:如有使用鎮定藥物或多種藥物者,可請醫生協助評估用藥安全,避免藥物交互作用、增加跌倒風險。
康寧醫院急診科醫師郭健中示範提醒,長者外出應攜帶合適的輔具與配件,如枴杖或助行器等行動輔具,材質勿太重、避免移動不便。圖/國健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