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賞析】 錚錚鐵漢殿上虎

文/宋滌姬 |2022.03.22
545觀看次
字級

文/宋滌姬

南宋的七言律詩真山民〈讀劉元城言行錄〉:



一掃權奸九十章,

七州不憚歷炎荒。

黃粱富貴百年短,

青史是非千載長。

丞相雖存心已死,

先生既葬骨猶香。

向令鐵漢常留在,

天下何緣有靖康?



這位「骨猶香」的鐵漢,是北宋的劉安世,字器之,號元城。他除了被稱為「鐵漢」,還有「殿上虎」的稱號。

劉安世考上進士後,並不立刻走入仕途,而是求學於司馬光。司馬光教他以「誠」來盡心行己,並且從「不妄語」做起。劉安世謹言慎行,就是在家中也不鬆懈懶惰。即便久坐,也是端身正坐不傾斜。寫字從不潦草,也不好聲色貨利。為人忠孝正直,行事以司馬光為榜樣。

而後司馬光任職丞相,推薦劉安世為祕書省正字。司馬光過世後,宣仁太后問呂公著:「誰可以擔任諫官?」呂公著推薦劉安世。

劉安世儀表魁碩,音吐如鐘。他剛接到諫官派令,還未上任,對母親說:「朝廷命我為諫官,我如果上任,就要明目張膽,以身任責,很容易就會忤逆上位者的意志,招致禍患。現今主上以孝治天下,我以母親不允許為理由,應該可以辭去這個職位。」

劉母說:「你不要這樣想。我聽聞諫官為天子諍臣,你父親平生的願望就是擔任這個職位,一直沒能實現。你現在有這樣的機會,應該不惜身命來報效國恩,就算得罪上司而被流放,不管多麼偏遠,我都跟你一同前去。」

劉安世因此接下這份工作,端正臉色站在朝廷中,扶持公道,據理力爭。無論眼前是高官或皇室,只要言行不合理的,都提出諫言。他敢於批評時政,不畏權勢,遇到皇帝盛怒,他就先站在一旁,等皇帝稍微平靜了,立刻又上前力爭。侍候皇帝的人見了,不知不覺愈離愈遠,流著冷汗,縮成一團,給他取了「殿上虎」的稱號,對他又敬又怕。

劉安世「一掃權奸九十章」,得罪不少權貴,如他先前所料,遭到貶謫。被一貶再貶三貶……「七州不憚歷炎荒」,最後被貶謫到梅州(今廣東省梅縣),那裡是當時有名的瘴癘之地。

劉安世心中無怨,一心造福地方。貶謫的身分讓他在公事上處處掣肘,便以私人力量,創建了梅州第一所書院,振興當地文風。書院規模雖小,影響非常深遠。明朝李士淳〈重建松江書院序〉:「元城劉公謫官梅州,建書院於梅城之東南隅,日聚多士,講學其中,士習民風,翕然丕變。」

劉安世在梅州時,和同遭貶謫的蘇軾兄弟成為好友,蘇軾有〈寒食與器之游南塔寺寂照堂〉、〈次韻江晦叔兼呈器之〉等詩作,敘述雙方交遊情形。蘇軾見劉安世在梅州數年,身體完全不受瘴癘影響,心情毫無遷謫憔悴之意,就稱他為「鐵漢」。廣東因而設有「鐵漢祠」、「鐵漢樓」來紀念劉安世。後代劉氏子孫以「鐵漢樓」、「鐵漢堂」為堂號。台灣屏東縣萬巒鄉就有劉氏宗親所建的鐵漢樓。

清朝黃遵憲作長詩〈鐵漢樓歌〉簡述劉安世的生平事蹟:「英名卓卓驚殿虎」,描繪劉安世在朝廷上直諫敢言的「殿上虎」形象;「嗚呼先生真鐵漢」,道出劉安世即使遭受貶謫,也不改錚錚的鐵漢風骨。這樣一位頂天立地的國家棟梁,難怪讓真山民感歎:「向令鐵漢常留在,天下何緣有靖康?」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20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