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有愛】 愛自己利他人

文/顏福南 |2022.03.24
1976觀看次
字級
愛自己不是自私的行為,也不是狹隘的愛,而是懂得照顧自己的身心,不麻煩別人,安頓好自己,才能利益他人。愛自己利他人是一種小我到大我,小愛到大愛,從自我出發到同理他人,幫助別人,彼此能相互共好的生命旅程。圖/彩虹樺樺

文/顏福南

愛自己不是自私的行為,也不是狹隘的愛,而是懂得照顧自己的身心,不麻煩別人,安頓好自己,才能利益他人。愛自己利他人是一種小我到大我,小愛到大愛,從自我出發到同理他人,幫助別人,彼此能相互共好的生命旅程。

我們有時被物欲牽引,喜歡口腹美食,喜歡名牌服飾,喜歡高樓豪宅,得到這些外在物質後,高興一陣子,又追求下一次的物欲,永遠在物質享受的循環中,心靈得不到滿足。因為外在的誘惑太深,一次一次的追求,一次一次的空虛,物質享樂久了,福報漸漸減少,沒有了物質生活,苦日子就來了,心中不踏實,苦不堪言,說穿了,就是受到身外之物的影響。

愛自己,就要從淡泊名利、簡樸物質開始,追求心靈的充實,豐富自我進而利益他人。從另一個角度來看,一個人減少了物質需求,就不會受到外界誘惑,心裡就能單純簡約、不攀比,享受自在的人生,養成自信、自愛和自尊。自我價值感高的人,有足夠的能力得到心靈的滿足,會接納自己的不完美,懂得愛惜自己、尊重自己,也能教會別人信賴、愛人和尊重。

眾所周知的弘一法師,沒有豐厚的物質生活,三十八歲從滾滾紅塵中剃度出家,從絢爛歸於平淡,放棄顯赫的藝術成就與優渥生活,遁入空門皈依三寶,他體悟到富裕的環境不過是過眼雲煙,追求心靈的富足才是永恆。在他眼中,蘿白菜也是豐盛大饌,他極盡簡樸,薄衣寒食,苦行僧的生活造就他弘法助人、利益眾生的圓滿。

佛教星雲大師也一樣,孑然一身來台灣弘揚佛法,創設佛光山,刻苦自勵,提倡心靈的淨化,推展佛教生活化,在全球成立多所大學,設立「三好校園」選拔與獎勵,發揚「三好運動」做好事、說好話、存好心,成立「星雲教育獎」肯定教師的努力,深入校園推動教育。就連現在我們閱讀的《人間福報》,是少數沒有暴力、血腥,充滿溫馨、傳道的優質報紙,由星雲大師手創,從自我修行到利益眾生,實踐了人間佛教,讓我們看見不凡的願力展現。

許多有名的企業家成功後,無私的公益社會,持續的助人布施,就像大家熟悉的長榮集團創辦人張榮發先生,他成立「財團法人張榮發基金會」公益團體,他曾說:「人活著就要積功德、做善事,一個企業家在事業上有所成就,賺了錢應該心存感恩的心,不能忘本,並要適時行善布施,回饋社會。」施比受更有福,幫助他人的同時,自身心靈才是最富足的。

能愛自己、經營自己是聰明;能利他人、公益社會是善良。人生的路上,我們不僅要善待自己,開心的過每一天,同時我們也要利益他人,珍惜每一次相逢的緣分,愛自己利他人,為自己譜出生命的快樂旋律。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20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