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光山美術圖典 贈巴國博物館 人間社記者圓智伊斯蘭馬巴德報導 |2022.03.25 語音朗讀 1269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參訪團沿著石階朝禮佛教遺址,此地見證犍陀羅古國弘傳的興盛。 圖╱人間社記者王桂卿登上佛塔後,大眾繞塔誦經。圖/人間社記者侯雅倫佛光山新馬泰印教區總住持覺誠法師(右三)代表贈送《圖典》,由白沙瓦犍陀羅藝術博物館館長阿都沙末(左三)代表接受。圖╱人間社記者Saqain Haider佛光僧信一行十人,前往大乘佛教發源地──巴基斯坦犍陀羅遺址,展開朝聖之旅。圖/人間社記者王桂卿 【人間社記者圓智伊斯蘭馬巴德報導】國際佛光會東南亞副祕書長覺誠法師一行十人,於十六至十九日在大乘佛教發源地──巴基斯坦的犍陀羅展開朝聖之旅,大眾合掌仰望千年古佛被歲月侵蝕的聖像,不禁淚盈滿眶告訴佛陀:「我們來了。」巴基斯坦絲綢之路中心、真納大學十四至十五日於首都伊斯蘭馬巴德,舉辦第一屆國際佛教大會,邀請覺誠法師發表宗教和諧演講。大會聚集數十名來自世界各地的佛教學者、宗教領袖,線上線下發表對犍陀羅大乘佛教起源、文化和建築藝術的研究報告,數百位與會者聆聽,巴基斯坦總統阿里夫.艾維(Arif-ur-Rehman Alvi)主持開幕典禮,顯現對這場大會的重視。會後,主辦單位安排佛光山代表團和學者參訪佛教聖地,前往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遺產的塔克西拉、焦裡安、白沙瓦、斯瓦特河谷佛教犍陀羅遺址,以及當地博物館,希望籍由此行讓更多人認識佛教文化藝術。花香遍地之國 顯現弘法盛況犍陀羅藝術發源地塔克西拉、白沙瓦和斯瓦特河谷,位於巴基斯坦西北部,參訪團沿著石階一步步攀上一座又一座的佛教遺址,懷想歷史;儘管如今只剩下殘垣廢虛、殘缺不齊的佛像和佛塔台基,但處處可見的佛教遺跡,顯示佛教在西元前二世紀至西元三世紀,於犍陀羅古國弘傳的興盛,令人心馳神往。古印度的犍陀羅國是佛教文化重地,被喻為「花香遍地之國」。參訪團一行前往犍陀羅的核心地區,看著塔克西拉「焦裡安佛塔」仍保存完好的佛像、斯瓦特河谷五百公尺高山上的「傑哈那巴德石壁大佛」,頷首微笑的佛陀,彷彿在告訴朝聖者:「千年守候,你們終於來了。」巴基斯坦雖然是一個伊斯蘭教國家,但在維護世界遺產卻不遺餘力;當地的政府、學者、藝術家和文化研究者,以行動展現了對佛教的尊重和包容。主辦單位表示,佛光山法師的到訪,可說是繼法顯大師、玄奘大師自五、七世紀後,首次有漢傳佛教的出家人,再次踏上犍陀羅佛教遺跡,對於未來進一步向世界推廣犍陀羅佛教藝術,是一個全新的出發,也是好的開始。伊斯蘭教國家 維護佛教遺跡在塔克西拉、白沙瓦和斯瓦特博物館,收藏了大量犍陀羅佛像和佛教藝術品,是犍陀羅佛教歷史的珍貴資料,覺誠法師代表佛光山贈送《世界佛教美術圖說大辭典》給這三間博物館,新增佛教文化典藏。覺誠法師表示,此行在巴基斯坦看到了佛教之浩瀚,也看到了這個伊斯蘭國家維護佛教遺跡的用心和誠意,他希望未來能夠展開更多的學術交流,也希望犍陀羅佛教文化,能夠受到更多人的關注、藝術家受到重視,「這次受邀到巴基斯坦參加佛教大會,讓我很感動,也很榮幸星雲大師的佛光山僧團,在這裡受到了高規格的接待。」「走在這個花香之國,看到了佛教古蹟,我們內心非常激動甚至不禁落淚。」覺誠法師難掩激動地表示,等到下一次春暖花開的時候,還會再來。 前一篇文章 教界動態 下一篇文章 三好典範學校 撰擬計畫傾囊相授 熱門新聞 01教宗盛讚星雲大師 與佛教共祈世界和平 2023.03.1702普發現金3/22起官網登記 將依身分證字號分流2023.03.1603AI發展速度驚人 一覺醒來世界改變兩次2023.03.1504楊紫瓊皈依三寶 佛教是發自內心的呼喚2023.03.1805社論--大陸兩會閉幕 兩岸關係新啟2023.03.1506振興月眉山法脈 晴虛長老圓寂2023.03.1507《星雲法語》找到自心2023.03.1508跨宗教研討激盪新火花 推展素食、提升女性地位成共識2023.03.1809社論--大國外交的和戰分野2023.03.1610駐教廷大使盼台梵宗教合作 共推人道救援2023.03.19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天隆寺、牛首山交流 延續大師、茗山長老因緣獻詩、歌詠 佛光人緬懷星雲大師復興巴基斯坦佛教 佛光僧侶宣法南華禪寺方丈 法廣法師陞座駐梵大使盼台梵宗教 合推人道救援神職教育傳承 佛教、天主教交流 作者其他文章巴基斯坦佛教大會 佛光山與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