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司機中招 頸髓病變難使力 神經減壓術助上工

陳玲芳 |2022.04.19
892觀看次
字級
李建裕醫師指出,「頸髓病變」泛指頸椎骨因退化、椎間盤突出或破裂所產生的骨刺。圖/亞大醫院

【記者陳玲芳台北報導】37歲王姓男子身材壯碩,從事怪手司機,每天手部需要大量施力操作重型機具,但近來感覺愈來愈使不上力,手部甚至還瘦成骷髏手、呈現不自然彎曲,他以為自己中風、趕緊就醫,檢查發現原來是「頸髓病變」惹禍,經手術治療後順利解決神經壓迫問題,也維持住頸部活動角度,又能順利上工。

亞洲大學附屬醫院神經創傷科主任李建裕表示,患者來到診間時,明顯可看出手部肌肉退化,骨骼的活動角度也呈現不自然狀態,進一步理學檢查發現,患者手部的張力增加,並伴隨反射增強,簡單的抓握動作比平常更加費力,也更容易施力疲勞,甚至無法正常使力。

磁振造影檢查(MRI)結果,顯示患者頸椎有多節椎間盤退化合併突出甚至破裂、壓迫脊髓現象,因而造成頸髓病變,情況相當嚴重。當告知「若再晚個幾周可能會影響行走能力」,患者才透露其實數年前就陸續產生肩頸手臂痠麻症狀,但因短暫休息就會恢復,因此不以為意,沒想到差點釀成大禍。

李建裕指出,「頸髓病變」泛指頸椎骨因退化、椎間盤突出或破裂所產生的骨刺,或者是退化導致頸椎關節和韌帶鬆動、錯位、韌帶增厚,進而壓迫傷害到頸脊髓、頸部神經,臨床上,患者常會出現肩頸僵硬、疼痛,伴隨手臂麻木、無力等症狀,嚴重者會導致夜間難以入眠,四肢無力、痙攣、大小便失禁,嚴重者下半身或全身癱瘓。

李建裕表示,症狀輕微者可透過藥物及物理治療改善,若壓迫情況嚴重,則會透過神經顯微減壓手術,會在前頸部切開一傷口,經顯微鏡進行神經減壓手術,同時進行脊椎融合或是內固定手術;若是壓迫部位在頸椎後方,則可採取後位椎弓切除或椎弓整形術,透過椎管減壓改善症狀。

李建裕提醒,頸髓病變病程進展可能相當緩慢,因此常容易被忽略,加上民眾對脊椎手術的恐懼,導致拖延就醫治療,甚至自行尋找偏方緩解症狀;若早期發現治療,可以免除進行長節減壓固定手術,只要透過改善工作方式,即可避免症狀惡化。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20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