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光炎
文/童言
約莫三十五歲時初遇人生瓶頸,從事十餘年的外銷業務,薪水雖優,對未來卻充滿迷惑。焦慮不安的情緒引發自律神經失調,憂鬱跟著接踵而至。藉中醫調養內分泌之際,工作上結識的客戶楊先生,湊巧贈與《佛陀的啟示》、《心經》、《金剛經》等幾本書,希望我能好好閱讀。
首先閱讀《佛陀的啟示》一書,羅睺羅.化普樂著、顧法嚴翻譯,第一次深入研讀佛陀的生平與思想,令我既感動又佩服:在當時的社會貴為王位繼承人,竟能毅然拋棄榮華富貴,苦行尋求真理;悟道之後,更開創修行者挨家挨戶托鉢乞食的簡約生活,完全放下過去的身分地位,即便在當今社會,依舊難能可貴。經書則在每日下班餐後自修,通勤時間默念《心經》,半年之後內分泌恢復正常,對生命也有所體認,深感佛陀留下的經文,就是要幫助後世迷惘之人。
文學對我走出瓶頸的助益也很大。我認為經得起時代考驗的文學,內容呈現了自有人類以來生命的根本問題,不因時代變遷、經濟繁榮、科技發展而改變。深切感受肉身所處的娑婆世界正是苦海,難怪嬰兒落地必須哇哇大哭,否則不能存活。認清苦海的事實後,明瞭世間沒有天堂,只有自己的心夠堅強,極樂世界就存在自己心裡。
當年研讀佛陀思想讓我深受精神感召,自此景仰佛陀的偉大。我未皈依,但自詡為佛弟子。我進一步領悟,在痛不欲生之際,尤得接受現況,跟處境達成和解,才會走出迷惘,有勇氣再面對生命。四年前,再次內分泌失調造成憂鬱;但有了先前的經驗,明白痛苦乃必經過程,撐著意志,按時服藥調整。待健康恢復,生趣亦復得,之後出版《異鄉食情》一書,猶如通過考驗的獎勵。
偉大的佛陀誠如〈佛陀牽著我的手〉歌詞所述。期盼大限之日,能像歌曲最後一段形容這般:慈悲的佛陀微笑著,在那彼岸等著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