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門縣金城鎮長李誠智帶領公所團隊前往城隍廟向神明表達敬意。圖/鎮公所提供
【記者羅智華金門報導】每年到了農曆四月十二日,位於金門離島及外地遊子都會回到家鄉熱情參與「金門迎城隍」,這不只是當地傳承三百多年歷史的民俗活動,更是離島地區第一個被文化部指定為國家重要民俗文化資產的活動。今年受疫情影響,迎城隍規模比往年縮小,但信眾虔誠的心不因此有所改變。
說起金門迎城隍的由來,其實和清朝有關。清朝於康熙十九年、西元一六八○年曾設總兵署在明朝建立的金門千戶所城,後來官方又將總兵署遷移到後浦,並選在農曆四月十二日這天,將城隍爺分火到後浦來供奉,也因此形成在農曆四月十二日「迎城隍」的背景因緣。廟方表示,今年是浯島邑主城隍爺遷治三百四十二周年,往年城隍廟都會邀請來自兩岸的宗教陣頭共襄盛舉,但考量疫情,因此今年縮小規模,沒有邀請台灣等地陣頭。
原定規畫的金門各里藝陣表演與踩街活動也因疫情延期,金門縣金城鎮長李誠智並帶領公所團隊前往城隍廟致敬。由城隍廟主辦的「迎城隍遶境」活動則於今天下午登場,受氣候影響,雖然天空下起陣雨來,但不減信眾熱情,現場仍有數百位民眾穿上雨衣、冒雨同行,希望以誠心祈求城隍爺保佑疫情早日平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