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小提琴家董奕纖(左起)與英國大提琴家柯林、丹麥鋼琴家西亞哈恩組成的三重奏,在國際布拉姆斯室內樂大賽獲首獎。圖/中央社
【本報綜合報導】台灣二十九歲小提琴家董奕纖,與兩名音樂家共組「希斯克里夫三重奏」(Heathcliff Trio),兩年來化疫情危機為轉機,花更多時間排練和建立默契,本周在波蘭第九屆「國際布拉姆斯室內樂大賽」獲首獎肯定。
董奕纖和英國大提琴家柯林(Sebastian Kolin)、丹麥鋼琴家西亞哈恩(Jonathan Siahaan),十五日除了摘首獎,還獲「最佳布拉姆斯樂曲詮釋獎」,並得到明年在波蘭格但斯克音樂節演出的機會。
董奕纖說,這對成軍僅兩年的他們來說,是莫大鼓勵;他們已計畫好,將首獎獎金一萬歐元(約新台幣三十一萬元)用在對三重奏有意義的事。
三人在決賽,選擇布拉姆斯C小調第三號鋼琴三重奏;董奕纖說,這是他們成軍後演奏的第一首作品,每過一段時間就會重新演奏,可說陪他們走過每個階段,能以這首樂曲拿到最佳詮釋獎,意義重大。大賽為了保留傳統,規定複賽要有莫札特曲目,決賽要有布拉姆斯樂作。
董奕纖十六歲離開台灣,畢業於英國曼紐因音樂學校後,赴奧地利格拉茲音樂與藝術表演大學、丹麥皇家音樂院,目前定居丹麥。
柯林是董奕纖在曼紐因音樂學校的同學,也是最好的朋友,認識超過十年,西亞哈恩則是在丹麥的音樂節認識,三人一拍即合,二○二○年共組三重奏,柯林還因此搬到丹麥,展現一起追夢的決心。
工作夥伴兼室友
居家避疫共尋目標
董奕纖說,那是歐洲疫情最嚴峻的時候,場館關閉,到處都沒有音樂會,還好丹麥對學生有補助,他們撐過疫情,「在疫情中梳理我們想要的室內樂模樣」。
三人共租一層公寓,有了安全的地方排練,也從工作夥伴變室友。董奕纖認為,室內樂就像小家庭,「我的個性比較冷靜,大家意見不同時,當天一定要講清楚,誠實面對彼此」。
董奕纖表示,三人對音樂有一致的渴望,演出前「需要許多有趣的討論、長時間的排練,這對我們來說是絕對必要」。雖是室友,但在音樂事業外,三人有各自的人生。
從單純享受音樂
到把藝術當作使命
董奕纖從小受台灣師大音樂學院院長、小提琴家廖嘉弘栽培,她說:「我七歲就跟著老師的夏令營,去維也納上大師班,一路上了十年,這也讓音樂成為我生命的一部分。」
廖嘉弘說,董奕纖帶給他很多驚喜,「她從小只要學過、讀過、思考過的音樂,從巴哈、莫札特到布拉姆斯,總是可以掌握得淋漓盡致」。除此之外,董奕纖文學素養深厚,能用英文寫詩。
董奕纖說,小時候只覺得拉琴好玩,到曼紐因音樂學校就讀後,知道為了音樂必須付出所有,「現在長大了,知道藝術在生命中的價值,值得我繼續付出」。
董奕纖說,樂團名稱是她取的,「我們都很喜歡英國經典小說《咆哮山莊》男主角的名字,希斯克里夫象徵熱忱與執著,呈現人性的光明與黑暗,這也是我們的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