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滿養生增免疫力 加味四神祛溼健脾

陳玲芳 |2022.05.24
736觀看次
字級

【記者陳玲芳專題報導】五月二十一日起進入「小滿」節氣,中醫師指出,「小滿」是夏季的第二個節氣,是一個代表萬物與天候變化的節氣,大地萬物繁茂,生長最旺盛,也是人體生理機能活動處於最旺盛時期,消耗營養物質最多,也易受自然界有害生物影響;尤其在新冠變種病毒蔓延之際,養生保健顯得更為重要。「小滿」節氣養生要點:一是祛溼除熱,二是健脾胃。

翰鳴堂中醫診所院長賴睿昕指出,俗諺說「小滿雨水相趕」,指的正是小滿節氣,台灣正進入梅雨季節;此時天氣變得很潮溼,且氣溫慢慢升高。面對逐漸溼熱的天氣,中醫講求「正氣內存,邪不可干」,故應更注意調節情志與生活起居,適應節令變化,增加免疫力,做好疫情下的養生。

天氣溼熱 飲食宜以清淡

小滿時節,天氣將比「立夏」時更溼、更熱、更悶,尤其雨量會明顯增加,人們經常會感覺體內熱氣及溼氣悶住,散不出去,頭昏昏、腦鈍鈍,身體沉重感變明顯,平日飲食宜以清爽、清淡及祛溼為主。

中醫指的「脾胃溼熱證」是指「溼熱」蘊結脾胃,脾胃功能失常而形成的症候。如果此時飲食不加節制,在天氣潮溼悶熱催化下,就會釀成人體內溼熱,所謂「內蘊脾胃」而引起諸多不適。主要臨床表現為胃悶脹、食欲不振、身體沉重感、大便軟黏、蕁麻疹、溼疹、香港腳等皮膚問題一一出現。

「小滿節氣,氣血灌注於脾,正是一個增強脾胃運化功能的大好時機。」賴睿昕說,所謂脾胃運化,就是把吃進去的食物,轉變為氣血的過程,脾胃運化佳、免疫力也會增強。此時,飲食要多利用健脾利溼的食材,著名的「四神湯」就是此時最宜飲用的湯品。

注重清潔 及時擦去汗液

加味四神湯顧名思義,主要是由四味藥材所組成──山藥、茯苓、芡實、蓮子。此四種藥材藥性溫和,皆有平補脾胃的功能,是一帖老少咸宜、適合全家大小食用的藥膳。

材料:山藥五錢、茯苓五錢、芡實五錢、蓮子五錢、薏苡仁五錢、豆類或菇類適量、少許鹽。

煮法:一、豆類或菇類川燙備用。二、藥材洗淨泡水三十分鐘。三、豆類或菇類及藥材加入約三千西西水,煮滾後,轉小火,燉煮一小時。

使用時機:溼熱重時節,一周可服二至三次,以喝湯為主。

《金匱要略》中指出:「邪氣中經,則身癢而癮疹」。小滿節氣,是溼熱邪侵襲人體,皮膚病好發時期。小滿節氣屬火、容易損傷肺臟,而肺與大腸又互為表裡,肺主皮毛,溼熱的氣候,如果加上飲食肥甘厚味、冷飲過度損傷腸胃,則容易誘發溼疹、蕁麻疹、香港腳等皮膚疾病。

賴睿昕表示,小滿節氣期間要多注重清潔、飲食宜清淡,多吃些袪溼清熱的食物,如絲瓜、冬瓜、綠豆和苦瓜。如果出汗,需及時擦去汗液,以免吹風後導致皮膚搔癢感加重。平時,也可以泡「祛溼熱止癢茶」,減緩皮膚紅腫癢狀況;可用藿香一錢、金銀花三錢、生甘草三錢、白蘚皮三錢,加入八百西西熱水沖泡,放涼後飲用。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20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