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台北市文化局副局長陳譽馨(左起)、文化部政次李靜慧、曉劇場藝術總監鍾伯淵、朱宗慶打擊樂團藝術總監朱宗慶、外交部無任所大使林佳龍等,一同為萬座曉劇場揭幕。圖/曉劇場提供
【記者曹麗蕙台北報導】曉劇場藝術總監鍾伯淵率領團隊歷時三年,自籌經費打造具備古蹟價值的專業表演藝術場館—「萬座曉劇場」今天(26日)在萬華糖廍文化園區開幕啟用。從十六年前的公寓小劇場,到孵出兩百個觀眾席的場館,鍾伯淵宣告:「要嘗試成為台灣第一個和場館共生的團隊」,並將以「創新、共融、永續」三大面向,推出一系列節目,期許在疫情後開展台灣表演藝術場館的全新型態。
萬座曉劇場前身為日治時期的「台北製糖株式會社」建築之一,2003年由台北市政府指定為市定古蹟——糖廍文化園區,由文化局進行修繕後,B倉曾委由明華園戲劇總團進駐,2019年底,文化局透過辦理老房子計畫,公開徵求B倉的經營團隊,明華園將機會謙讓給曉劇場,也因此奠基了萬座曉劇場第一座里程碑。
原定2020年開幕營運的萬座曉劇場,受困於「修復再利用計畫」的行政流程困難與龐大經費的缺口;鍾伯淵表示:「原以為只要半年的修復再利用計畫,我們卻走了三年,但也幸運地閃過了疫情。」改造後的劇場擁有22乘14.3平方公尺挑高5.5公尺的舞台空間,及組合式階梯觀眾席,可容納200觀眾席次。
萬座曉劇場開幕典禮演出。圖/記者曹麗蕙
鍾伯淵分享,歐陸的表演藝術團隊和場館相互共生依存已非少數,也能加深場館地標性意義,例如到德國烏帕塔舞蹈劇場就會看碧娜.鮑許舞團演出等,因此他不斷思考「台灣有沒有可能,有一個場館、團隊和一種風格結合在一起?」
鍾伯淵表示:「『萬座曉劇場』將開啟全新模式,團隊和場館共生營運,並以文學實驗、社區共融、國際連結三大區塊,建立場館獨特風格」,「未來每年會推出新作,也會持續演舊作,民眾只要想來看曉劇場或是共融風格的戲,來糖廍就會看到。」
今天包括文化部政次李靜慧、外交部無任所大使林佳龍、台北市文化局副局長陳譽馨、台北市議員吳沛憶、朱宗慶打擊樂團藝術總監朱宗慶及曉劇場藝術總鍾伯淵蒞臨現場,為劇場揭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