舉心動念中要能承擔「我是佛光山!」肯定規矩,落實宗門思想。圖為佛光山如來殿丹樨一隅。圖/道璞
佛光山西來寺傳授國際萬緣三壇大戒戒會
時間:2008年12月23日
地點:美國洛杉磯西來寺法堂
提問六:如何將宗門思想落實在日常生活中?
舉心動念要能承擔:「我是佛光山!」不時地在心裡想:我要做到這一條、我要奉行那一條、我要代表佛光山……把這一切一切都要做好。
你能肯定清規裡的規矩,你就是佛光山,你就有宗門思想。相反地,如果你總是生起排拒的心,你就不是佛光山了。
提問七:我們不是在佛學院讀書的學生,如何在課業以及工作中取得平衡?應該如何規畫自己的未來?
不要常常用「如何」來問別人:如何弘揚佛法?如何了生脫死?如何斷除煩惱?如何、如何……要問自己應該怎麼做。
「工作和課業如何平衡?」要勤勞啊!還有別的話講嗎?「如何規畫自己的未來?」我說的是我的啊!自己做就好,不要問別人。雖然我也可以說出幾十種「如何」,但是那對你沒有用啊!
提問八:法名與內號有什麼不同的意義?
我們的法名,是來自普陀派的臨濟宗傳承,現在是第四十八、四十九代了,是依〈臨濟宗法脈偈語〉所說:「湛然法界,方廣嚴宏,彌滿本覺,了悟心宗,惟靈廓徹,體用周隆,聞思修學,止觀常融,傳持妙理,繼古賢公,信解行證,月朗天中。」
我比較不太重視宗派觀念,「佛教」就是我的宗派。五家七派的流傳,我雖然是傳承臨濟宗這一派,但我凡事隨緣、隨順,我也不說光大臨濟禪法,我要光大佛法;我也不說建一座臨濟禪寺,我要建一間大雄寶殿。儘管佛教的流傳好像學校,有這個學校、有那個學校,但我基本上來自中國的文化。
提問九:西方重視學術,如何將佛教學術研究和修行結合在一起,並且做到解行並重?
十年之內,不要羨慕名聞利養,十年之後,就能做得到。讀書也好,修行也好,都很辛苦,但是「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我為佛光山徒眾感到非常遺憾的,就是多數人不用功讀書,不發心寫作,不發心出產作品。
歷屆的戒期,以我們這一次最盛況、程度最高,恐怕佛教有歷史以來,也是這一次最高、最盛況,假如你們這一次戒期的人士也不發大心,佛教的希望難矣哉!
提問十:弟子來自巴西,身為西方人,如何把中國佛教學好?又怎樣傳揚到西方?
你先去調查,無論是巴西,或者東方哪個國家,或者歐洲哪個國家,到美國來學習,現在回去後有辦法的人,是學了多少年?二年、三年、五年,語言還沒有學會,回去後會有辦法嗎?玄奘大師到印度,學了多少年?十七年後才回到中國翻譯經典的。凡事不下苦功夫,以為很簡單,可以速成,以為今天說,明天就成長,這是不可能的。即使瓜果,也都要培養個幾月幾年,才能成熟。(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