罹癌後重生 蔡璧名從心出發 文/張瀞文 |2022.06.21 語音下載 3372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蔡璧名的課場場爆滿,甚至有學生遠從國外來聽講。圖/蔡璧名提供 蔡璧名曾罹癌後康復,因此學會如何好好照顧自己的身體與心靈。 圖/蔡璧名提供 歌手盧廣仲(右)是蔡璧名粉絲,為了學太極拳拜蔡璧名為師。 圖/蔡璧名提供 「穴道導引」動作融合瑜伽傳統、東方醫學、老莊、太極等精神。 圖/蔡璧名提供 文/張瀞文與台大副教授蔡璧名吃過飯的人都會訝異,身材纖細的她一餐要吃兩碗飯。蔡璧名說,傳統醫學中,使身體產生「正氣」對抗疾病的關鍵之一是攝取「水穀」。所謂水穀,就是白米、糙米、小米等穀類,吃對了、量夠了,經絡才會活絡,抵抗力也才足夠。蔡璧名是個從瀕死岸邊活回來的人。2007年,42歲的她被診斷出癌症第3期,醫生說,5年內死亡率高達75%。蔡璧名除了接受西醫治療外,也勤練太極拳、以傳統醫學《黃帝內經》養身、用道家思想《莊子》養心,半年後奇蹟病癒。抗癌之路讓她對傳統文化、醫學有更深的認識,便著手寫書,莊子系列、《穴道導引》、《醫道同源》等暢銷書都是癌後著作。罹癌之後,蔡璧名就謹遵醫囑,不群聚、少去密閉空間成為習慣,疫情期間,她依然過著「好好吃飯、好好睡覺、好好鍛鍊」的穩定生活,「這很像一間房子的鋼筋水泥,兼顧這些,房子不會太差的。」穴道導引 幫助身體放鬆吃足水穀,並兼顧當代營養學——足夠的蛋白質、維生素,就是「好好吃飯」。至於「好好睡覺」,每個人睡不好的原因不同,傳統醫學中說「胃不和則臥不安」,若是腸胃問題,就想辦法促進消化代謝能力,但更多人睡眠品質差是因為身體不夠放鬆,蔡璧名則是透過東方修鍊像是太極拳、穴道導引等放鬆身體,達到舒經、活血、養氣、安神的境界。而鍛鍊,須要透過運動,但也以放鬆為目標。疫情警戒三級期間,蔡璧名受限於家中空間無法練太極、年過85的母親也無法出門散步、上瑜伽課,但是母女每天都做至少半小時的穴道導引。穴道導引動作緩慢而簡單,不斷地反覆,原理是透過穴道的收緊跟放鬆,讓穴道所在部位變得有力量,氣血充足,正氣也更充沛。就像西方的談肌筋膜理論,肌筋膜一旦放鬆,緊張就可以消失,身體很多疾病可緩解。鍛鍊心靈 減少外在紛擾但身體的鍛鍊還不足夠,蔡璧名認為,真正的健康也要做到心的鍛鍊,像李白說的「不知有吾身,此樂最為甚」,或是白居易「身適忘四肢、心適忘是非」的境界,提升心理面對世間紛擾的能力。當生命面對巨大苦痛很難放下時,蔡璧名會反向操作,專注在穴道的縮緊與放鬆、把注意力放在雙腳或肚臍時,外界紛亂的訊息和念頭少了,有些事慢慢變得較淡了,「讓身體的鍛鍊幫助你達到心靈的目標」。大疫情時代下,變動成為唯一不變的事,如何在居家與心理安排一片安適空間,蔡璧名在傳統文化中找到的東方修鍊或許是值得參考的方法。本版與聯合報「橘世代」周報合作 前一篇文章 朱振南揮寫人生 不斷歸零再學習 下一篇文章 視學生如己出 源於父母滿滿愛 熱門新聞 01為什麼筋骨痠痛, 佛陀說出了原因?2022.07.0302金曲33/歌后蔡健雅金曲大贏家 再抱年度專輯 共獲四獎2022.07.0303金牌好手靠蔬食 找出回春養生之道2022.07.0204【龍天護法】天龍八部大解密2022.07.0305「女鵝」誤吞電線送開刀房 鵝爸爸到場守護2022.06.3006星雲大師:供僧的真義2022.07.0107社論--發揚台灣的特色資本2022.07.0108社論--台灣產業發展的迷思2022.06.3009科學家發明長生不老藥 對抗殭屍細胞活到200歲2022.06.3010中職/台鋼雄鷹添新成員 黃甘霖出任守備教練2022.07.05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圓愛女器捐善念 楊淑姿讓愛延續卸下Google重擔 享自由 樂助人 簡立峰迎接第三人生朱振南揮寫人生 不斷歸零再學習晨騎鐵馬復健 兼做學術研究葉俊榮一次膝傷 單車騎出二次人生60歲後一個人生活 體驗獨處美好 作者其他文章60歲後一個人生活 體驗獨處美好摯愛離世 朱全斌學習活出新我 3 愛書人熟齡創業 推廣閱讀為使命歡樂阿公小野 珍惜祖孫時光3次轉型 萬芳唱出生命體悟王偉忠眷村心 人生知己不貪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