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黃朵而
01
就讀桃園中壢國中8年級的蓋天晴,在父親眼睛受傷後,觀察到視障者在衣服顏色、材質的穿搭上比較困難,因此和同學魏子芹、楊依珊一起創作「顏色點字標籤」,只要觸摸特定編碼,就能了解衣服顏色、材質等。蓋天晴說:
「期許自己持續觀察生活中的小事,繼續設計更多有助於人的概念或產品。」
02
張勝鬘高中開始對佛學產生興趣,覺得佛學和哲學十分相近,便鎖定考取台灣大學哲學系,原本想從事佛學學術研究,但在就讀研究所的期間,她發現寵物鼠過度繁殖、不當飼養等問題,成立愛鼠協會,搶救數千隻遭棄養的寵物鼠。張勝鬘相信:
「眾生平等,人間有情,善待動物是對萬事萬物最基本的慈悲。」
03
2018年,卡皮亞(Fabrice Kapya)搬到南非,在一家商場擔任停車場保全;他一邊工作,一邊到普利托利亞大學(University of Pretoria)就學,如今已成為該校的博士生及助理講師。卡皮亞認為:
「無論情況有多麼艱難,都一定要有做正確事的決心。」
04
美國有一名女模沃瑟(Lauren Wasser),2012年因為中毒性休克症候群(TSS)截掉右腿,2019年又因鈣質異常增生,截去左小腿;雖然失去雙腳,沃瑟仍繼續擔任模特兒,還把義肢漆成金色,展現不服輸的生命鬥志。沃瑟認為:
「正是跟別人不一樣和獨一無二,讓你很特別。你認為可能是弱點的事物,反而是你的強項。」
05
「能跟樹木交談的男人」彼得.渥雷本(Peter Wohlleben),在擔任森林看守人的期間,提供生存訓練、修築山屋等新型態的導覽,也發表著作、上電視節目,5月現身紀錄片《自然就樹美》,傳達生態保育理念。渥雷本認為:
「唯有樹木平安健康,人類才得以繼續生存,而時間已刻不容緩。」
06
5月世界桌球職業大聯盟(WTT)韋斯切斯特支線賽,台灣「桌球教父」莊智淵在男單奪冠,一併改寫WTT最年長冠軍球員紀錄;上次他在國際單打賽事中奪冠,為2016年匈牙利公開賽。迎接久違單打冠軍的莊智淵,對接續賽事仍是平常心,他表示:
「『做好自己』就好,將訓練內容發揮,不需特別設定目標。」
07
「聲音」是人類的生物特徵之一,郭旻昇創辦「橋良公司」,協助分析測試者的聲紋,不只讓企業「聽音辨才」,也能幫助大家理解自我、找出自己的專長。郭旻昇認為:
「每個人的特質、長才不同,如果能找到適合自己的『使用說明書』,便能更好使用、發揮自我。」
08
中國大陸海南省黎族人黃楊偉,高中因為「非遺技藝進校園」活動,他首次接觸黎族傳統織錦技藝;傳統黎錦顏色較單一,黃楊偉喜歡創新圖案和花色,自創「百花紋」善用跳色,色彩豐富而獨特。黃楊偉說:
「傳統的東西無論如何變化,依舊美麗,我希望能把海南的文化帶去世界更多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