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布農族的周曉鳳(右),為從部落視角深入研析部落經濟問題攻讀原民碩專班,成為首位畢業生。圖/中山大學提供
【記者羅智華高雄報導】中山大學首位原住民碩士在職專班畢業生出爐!來自布農族的周曉鳳,為從部落視角研析原民部落經濟問題攻讀碩專班,結合學術探討「高雄市那瑪夏原鄉的龍鬚菜產銷關係初探」,論文內容除獲教授肯定,她還穿上布農族傳統服裝進行論文口試,希望為傳承原民文化盡心力。
來自社工背景的周曉鳳表示,由於自己就住在部落裡,因此了解部落經濟重要性,希望研究龍鬚菜產銷對部落發展影響。她觀察到,近七年來那瑪夏龍鬚菜種植面積從不到一公頃增加到五十公頃,規模僅次於花蓮地區;以往漢人大盤商收購價格普遍低落,直到部落族人成功打入大盤商,才讓部落經濟獲得顯著改善。
指導教授、中山大學社會學系教授王宏仁表示,中山大學三年前成立南台灣第一個國立大學原民碩士在職專班,周曉鳳的研究主題跟原鄉經濟發展息息相關,過去討論如何改善原鄉經濟,很少人從原鄉在地人的經驗出發,看到族群差異造成的經濟問題,例如大盤收購者幾乎都是漢人,原民要打入既有產銷網絡,十分不容易。透過研究者深度在地調查,也讓制訂相關政策可以更貼近現實需求。
王宏仁表示,過去台灣社會總認為原民比較專精在運動休閒或藝術文化,社會系原住民碩士在職專班,希望打破刻板印象,培養全方位原民政策制定人才。目前研究生撰寫的主題,包括魯凱族的觀光、歌謠傳唱、排灣的長嗣文化、民族植物調查、拉阿魯哇族語言復振、撒奇拉雅的新舊傳統再造、或都市原住民就業問題等,可在眾多社會議題上為台灣貢獻不同視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