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障者使用雲端千眼,盡情在書海裡徜徉。
圖/台北市視障者家長協會提供
【記者李祖翔專題報導】「你是東野圭吾的小說迷嗎?」這個問題對於2016年以前的視障者來說答案是否定的,因為閱讀資源取得困難,別說課外休閒讀物,即便是學校講義都可能學期末才拿得到,但現在他們有了「雲端千眼」,領略文字的魅力不再遙不可及。
雲端千眼的誕生,始於一個特殊緣分。台北市視障者家長協會專員陳姵君表示,創作者是位工程師,因病全盲後仍想讀書,即以專長寫了系統,協會聞訊後如獲至寶,商請合作、2016年引進,更獲得傳善獎補助,經過3年的摸索才臻成熟。
視障者閱讀多用點字、有聲書,不過年長的視障者、中途失明或因病導致無法使用點字的人,雲端千眼提供聽讀、摸讀、放大閱讀及客製化重製服務,平台的出現,無疑是閱讀平權向前邁進的一大里程碑。
系統命名千眼,則起於許多人對它的期許:期許募集500位志願付出者,相當於1000雙眼睛,協力完成書籍的供應。
陳姵君說,過去視障者最常掛在嘴邊的話是「沒關係,有就好」,顯見他們對資源的缺乏多麼無奈和認命,但有了平台後,說的卻是「謝謝小編,看到我想看的了」或「老師,我學會怎麼自己選書了」,令人振奮。
陳姵君表示,雲端千眼是讓視障者免費使用的平台,有超過3000本的電子書及有聲繪本,也能提出想看的書,協助重製,就像「許願池」;防疫期間,還會推出如克服焦慮、溝通與傾聽類別的書,鼓勵在家閱讀、充實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