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綜合報導】目前正值農忙時期,「問了十個年輕人,有九個要有冷氣才要做! 」農村面臨嚴重缺工問題,政府雖然每月以約三萬五千元補助招募人力,還招不到一半,彰化縣芬園鄉農會總幹事黃翊愷感慨地說,年輕人吃不了苦,農村人力斷層靠著「千歲團」支撐,突顯出國安危機。
因為農業生產辛苦及所得偏低,年輕人投入農業生產的意願偏低。彰縣府農業處指出,農忙時忙不過來,農閒卻沒事做,是農村招募人力最大問題。以技術團人力招募為例 ,很多吃不了苦,往往待了一、二年就走人,有的則是來學成技術後,自行創業,才年年招不滿。
引進移工,被認為是解決農業缺工的途徑,卻因疫情受邊境管制影響,以及在台移工從製造業轉介到農業意願偏低。
縣府農業處說,農業缺工除了辛苦外,薪資是最重要的問題,雇主希望「俗擱大碗」,但農業移工起薪是基本工資,雇主卻就無法接受,認為不敷成本,勞資雙方在一條平行線,成了缺工難解的習題。
此外,桃園市去年失業率約百分之三點九八,不僅失業率高,缺工問題也嚴重。勞動局長吳宏國說,失業和缺工多是怪現象,但不是桃園特色,現在年輕人多從事服務業,低階工作缺人,應為全國產業結構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