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沛蓁
文/檸檬
小時候,父母或是師長總是告誡我們過馬路要記得走斑馬線,那斑馬線是怎麼來的呢?在二十世紀五年代初期,英國人為了行人的安全,在街道上畫了橫條狀的人行橫道線,規定行人走過街道時,只能走這些橫線。於是,倫敦街頭出現了一道道醒目的白色橫線,遠遠看過去,這些橫線就像斑馬身上的白條紋,因此被稱為斑馬線。我們很清楚斑馬線是馬路上的白色條紋,那麼斑馬呢?斑馬身上的條紋是黑白條紋?或是白底黑條紋?或是黑底白條紋呢?
事實上,斑馬是黑色皮膚,也是身上有著黑毛和白毛相間的馬。每隻斑馬身上都有著不一樣的黑白條紋,就像人類的指紋般,指紋可以用來辨識不同人,斑馬身上的條紋也可以被拿來辨識不同的斑馬,遠遠的看,其實斑馬身上的條紋是不是有點像是商品上的條碼呢?大約在一九六年時,德國動物學家Hans &Ute Klingel夫婦為斑馬的身體左側拍照,利用斑馬身上與生俱來的「條碼」進行資料建檔,只是這個辨別方式雖然可靠,卻非常耗時。
時至今日,當然有更好的方法可以辨別不同的斑馬,目前已經可以利用 3D模型技術來追蹤並分辨不同的斑馬,當斑馬的條紋隨著年歲成長、體重增減或是懷孕改變身型等情況而變形,就能依靠電腦的資料庫立即辨識出來,斑馬與生俱來的「條碼」真是太好用了。不過,人類辨別斑馬需要依據電腦資料庫,那麼斑馬媽媽如何辨識自己的寶寶呢?
就像雙胞胎一樣,媽媽總是認得出誰是大小寶,斑馬媽媽或爸爸能夠透過氣味來辨別斑馬寶寶,所以在斑馬寶寶出生不久後,斑馬媽媽會讓斑馬寶寶從斑馬族群中脫離,才能讓斑馬寶寶和媽媽識別並記憶彼此的條紋、氣味和叫聲,一旦斑馬寶寶可以認出斑馬媽媽了,牠們才會重新回到斑馬群中,過著群居的生活。
斑馬的條紋除了是「天生的條碼」可以用來辨識不一樣的斑馬以外,還有其他功能嗎?當然有,動物身上的皮毛很常就是天生的保護色,斑馬的「條紋外套」也不例外,以下有幾個常見的說法:
一、驅趕蚊蟲:有實驗證明,斑馬身上的條紋可以有效減少某些具備致命疾病的蒼蠅叮咬。
二、降低體溫:黑色會吸熱,白色會散熱,黑白條紋可以幫助斑馬適應不同溫度。有趣的是,當天氣愈熱的時候,斑馬身上的條紋會愈多。
三、混淆掠食者:當斑馬群集體逃走時,一大群黑白條紋容易擾亂掠食者的視覺。
以上這些說法似乎都相當合理,合理到筆者此時在想,在接下來的炎炎盛夏中,是否該添購一件斑馬條紋的防晒外套呢?只是這樣會不會跟斑馬線融為一體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