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大死因癌症居首40年 肺癌蟬聯癌王12年 陳玲芳 |2022.06.30 語音朗讀 527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十大死因中,以癌症致死人數最多,逾5萬人,占總死亡人數28%,其中最致命的肺癌,連續12年蟬聯致死人數榜首。圖/pexels 【記者陳玲芳台北報導】衛福部今(30)日公布2021年國人十大死因排行榜,癌症連續40年蟬聯國人死因之首,去年癌症死亡人數為5萬1656人。癌症時鐘較2020年10分30秒快轉20秒,主因是疫情期間,國人減少外出,影響定期就診,導致病情加重。其中最致命的肺癌,連續12年蟬聯致死人數榜首。 衛福部統計處今天公布,2021年死亡人數有18萬4172人,較2020年增加1萬1105人死亡,人口年齡主要分布在65歲以上。新冠病毒確診死因排名第19名(死亡人數896人),死亡年齡中位數為72歲。十大死因依序為一、癌症;二、心臟疾病;三、肺炎;四、腦血管疾病;五、糖尿病;六、高血壓性疾病;七、事故傷害;八、慢性下呼吸道疾病;九、腎炎腎病症候群及腎病變;十、慢性肝病及肝硬化。十大死因死亡人數有14萬1123人,占總死亡人數76.6%,與2020年相較,除肺炎死亡人數減1.4%外,其餘均增加;包括高血壓性疾病增加17.6%、糖尿病增加11.0%、慢性下呼吸道疾病增加10.3%。 十大死因中,以癌症致死人數最多,高達5萬1656人,占總死亡人數28%,其中最致命的肺癌,連續12年蟬聯致死人數榜首。十大癌症死亡率,依序為一、氣管與支氣管和肺癌;二、肝和肝內膽管癌;三、結腸與直腸和肛門癌;四、女性乳癌;五、前列腺(攝護腺)癌;六、口腔癌;七、胰臟癌;八、胃癌;九、食道癌;十、卵巢癌。十大癌症死因順位,與2020年相同。衛福部統計處指出,去年癌症致死的死亡率,以及標準化死亡率都增加。圖/衛福部提供就年齡觀察,去年癌症死亡有86%集中於55歲以上族群,65歲以上癌症死亡人數,較2020年增加1531人(增4.7%);0歲到64歲則減36人。近5年,65歲以上人口每年約增16至17萬人,受該年齡層人口快速增加影響,死亡人數隨之增加; 2016至2020年,65歲以上死亡率呈逐年下降趨勢,其中2020年因防疫措施致使社會減少接觸,死亡率為歷年最低,2021年雖微幅增加,仍為歷年次低。就性別觀察,2021年男性死亡率均高於女性;其中差異較明顯的死因,為慢性肝病及肝硬化,男性死亡率為女性2.6倍,慢性下呼吸道疾病2.4倍、事故傷害2.3倍。衛福部國健署統計發現,2021年癌症篩檢人數也大幅下降,希望國人能善用衛福部補助的四癌篩檢,早發現、早治療。 前一篇文章 乾癬患者 罹大腸癌風險加倍 下一篇文章 腎力倍增2025 拚早期腎病照護率 熱門新聞 01如何報答父恩? 佛陀如是說2022.08.0702U12世界杯/雨後再戰仍夠力 中華隊獲季軍2022.08.0703U12世界杯/陳瑞鑫再轟仍不敵美國 中華隊無緣衛冕2022.08.0504U12世界杯/中華隊逆轉南韓 拿到季軍戰門票2022.08.0605U12世界杯/歡笑背後的南非隊 連出國都是僥倖2022.08.0606海外工作騙局多 這些國家不要去2022.08.0907體操/李智凱成功挑戰新動作 國手選拔得分更勝東奧2022.08.0608社論--景氣趨緩2022.08.0509社論--工總白皮書的建言2022.08.0610星雲大師:人生的當下2022.08.05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發現新冠病毒感染新機制 有利藥物與疫苗研發8人就1人罹偏頭痛 嘉基創中南部首家頭痛中心少年輕忽日光浴 雙眼灼傷險失明中年男訓兒氣過頭 心梗送醫撿回一命食蛇龜不適 醫護總動員室內也會有熱傷害 薰衣草茶防冷氣病 作者其他文章發現新冠病毒感染新機制 有利藥物與疫苗研發少年輕忽日光浴 雙眼灼傷險失明中年男訓兒氣過頭 心梗送醫撿回一命兒童癌症9警徵 吃真食物補營養高溫熟記3要訣 室內也防熱傷害中元普度拜健康 不讓腸胃來搞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