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目 運用科技為身障者添翼

文/胡雪綾 |2022.07.23
2375觀看次
字級
工作坊學員開心手持繪本作品,和家人合影。圖/目目非營利提供
共同創辦人賴姵妏。圖/目目非營利提供
成為眼動設計師的鍾端育,能操作電腦接案工作。圖/目目非營利提供
腦麻孩子經過學習,終於能與家人「溝通」,讓媽媽十分激動。圖/目目非營利提供
眼動工作坊中,老師到宅進行一對一教導。圖/目目非營利提供
目目非營利理事長詹育書。圖/目目非營利提供
教導重度肢障者,以眼動滑鼠編排雜誌。圖/目目非營利提供
目目共同創辦人賴姵妏(右上)及理事長詹育書(右下),陪重症孩子去聽演唱會。圖/目目非營利提供

文/胡雪綾

台灣有一個新創科技團隊,專門研究眼動科技軟體,目標是期望讓統稱為「重度肢體障礙者」的族群,能透過科技輔具,為自己添加一副可以和外界溝通、工作、創造……的隱形翅膀。

新創團隊的重要成員,更於6年多前,結合行銷、心理、護理、職能治療等各類人才,成立目目非營利協會,從2019年推動公益眼動課程、眼動工作坊,至今已成功協助600多位兒童完成眼動早療課程、75位青年在眼動科技協助下進入職場、培訓20多位眼動課程的指導老師……並長期在平台上小額募資,讓公益計畫能持續進行。

為重度肢障族群增能

事實上,台灣有一群重度肢體障礙者,因為重度腦性麻痺、漸凍症、脊髓性肌肉萎縮症、帕金森氏症後期、中風後全身癱瘓……只能像理論物理學家史蒂芬.霍金一般,一生困在輪椅及病床上,肢體無法順利移動,甚至連口語也無法清楚表達……

多年前,新創科技公司「森思眼動」,因緣際會要為國內一位漸凍人,研發一款透過眼睛凝視的「眼動叫人鈴」,幫助只有眼球能眨動的漸凍人,能順利發出需求並和外界溝通。

在此之前,森思眼動執行長陳信至和技術長林玠佑,對嚴重身障族群的需求十分陌生,為了順利完成任務,他們花了不少時間去熟悉和了解,最終做出了符合漸凍人需求的「眼動叫人鈴」,也種下日後成立目目非營利的因緣。

需求者眾但經費卡關

深切了解重度肢障者的痛苦和無奈──只能躺在床上靠人照顧度過一生,連用手指操作電腦及滑鼠玩遊戲都做不到,陳信至心中非常不捨,因此和公司團隊不斷研發各種眼控軟體,逐漸擴展到能夠眼控滑鼠玩遊戲、對外表意及溝通、操作繪圖及各種作業軟體……

但當實際向外推廣時,卻遇到許多家長殷切渴望讓孩子嘗試,卻因經濟困難,無法負擔眼動設備,向政府申請補助,卻礙於與補助條款不符而遭拒。於是森思轉而連結學校資源,期望學校能配置一套眼動設備,讓有需要的身障孩子,先在學校學習眼動輔具,日後再申請獲得個人的眼動設備。

坐而言不如成立組織

但在過程中,森思眼動發現教育現場的資源缺口,比想像中缺乏,而重度身障者在「溝通權利」、「教育權利」和「自主權利」的諸多不利處境中,並沒有太多聲張及爭取的空間。

與其坐而言,不如起而行,這群熱血年輕人決定自力培養「眼動教學人力」,並開辦「眼動教學服務」,主動出擊幫助需要的孩童及成人與家庭。

他們爭取與企業合辦公益課程,鍛練臥床者的眼球肌肉,只開放40個名額,結果竟有數百人報名,證實社會上的需求比想像中多。為了讓公益行動長遠可行,陳信至和公司夥伴賴姵妏,共同發起成立目目非營利協會,在原有的眼動科技支撐下,以工作坊的方式免費為需要者進行教學。

疫情打亂公益教學案

具備護理及心理學背景的目目非營利協會理事長詹育書說,目前協會除了她和目目共同創辦人賴姵妏等7位行政、客服、企畫、攝影師外,還有3位專職眼動教學老師,及10位兼任老師,這些具有物理治療、職能治療、社工背景的專業師資,除了得先培訓如何操作動眼科技軟硬體設備,更要懂得如何引導臥床且肢體功能不協調的孩子及成人如何操作。

目目非營利也嘗試透過和平台進行線上募資合作,累積小額捐款贊助,從事一堂又一堂不收費的到府教學。詹育書說,台灣有10萬名動眼課程潛在需求者,可惜因疫情之故,所能募集到的經費急速萎縮……

「即便長期臥床,這些人也有平等受教育,以及與他人溝通的權利。」詹育書說,這些議題長久隱藏在社會底層,而「科技」無疑可以讓此議題浮上水面,不但需求獲得解決,同時讓更多隱藏需求被挖掘出來。

牽起與外界溝通橋梁

目目曾經和一群一出生就是腦性麻痺的孩子「溝通」,發現他們從來沒有機會表達心裡的想法和感受,他們內心非常孤獨。而眼動科技的發明,可以讓重度身障者透過「雙眼」和外界溝通,牽起參與社會的橋梁。

當眼動老師帶著眼動輔具和教材,到個案家中進行一對一教學,孩子學會怎麼透過「雙眼」表達心裡的想法,在圖卡裡認出爸爸、媽媽,家長總是激動不已,因為過去他們根本不敢想像孩子有認知能力,現在卻能夠透過電腦螢幕,清楚「看見」孩子內心的世界,有了溝通管道後,孩子便能在學校透過眼動輔具考試、寫作業、做作品,和同學互動,學習並增能。



身障青年夢想計畫

重度肢障者從學校畢業後,往往找工作處處碰壁。曾經有位重度腦麻女孩找工作時被問到:「一分鐘可以打幾個字?」,她說:「3個字」,使得「擁有一份工作」的卑微心願,始終遙不可及。

目目非營利因此協助森思眼動,和公部門合辦公益眼動課程,並舉辦眼動工作坊,教學員每分鐘「打」出50幾個字,學習影片剪輯與網購行銷概念,培養居家工作的技能。也因此一契機,之後不少人成為眼控設計師,開始居家接案,為自己創造就業機會,印證了他們「不是不會,只是沒有機會」。

在輔助青年就業的課程中,目目的老師教學員用眼睛瀏覽網頁、打字、聊天傳訊息、開啟Word、Powerpoint、Excel進行作業,到進階的搭配螢幕小鍵盤點擊快捷鍵,操作Photoshop、AI、影片剪輯……實際產出的作品包羅萬象,也可以處理文書作業,一般行政工作都能勝任,不少人信手拈來便可畫出手機貼圖。

像脊髓性肌肉萎縮症患者鍾端育,就透過課程學會設計T-shirt和海報、字體視覺設計、影片剪接、字卡設計和經營粉絲團,成為眼控設計師,現為居家接案者。而去年籌辦的眼動繪本課,學員創作的圖片和故事,反映著他們的生活,每個人都才華滿點。

目目非營利在例行性的兒童早療計畫之外,今年更發起「身障青年夢想接力計畫」募資活動,延續眼動工作坊,讓全台想要學習一技之長的臥床者或腦麻青年,都能擁有上課的機會。詹育書說,眼動工作坊像一把鑰匙,開啟重度身障者不一樣的人生,也希望「用科技幫助真正需要的人」的初心,能獲得社會各界支持。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20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