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子動動腦】給孩子安全感

文/吳娟瑜 |2022.08.03
635觀看次
字級
圖/123RF

文/吳娟瑜

前陣子,一名高雄楠梓六歲女童,墊著腳尖趴在車窗哭喊著:「媽媽,對不起,拜託!」這個畫面在媒體出現時,令人不捨和好奇,究竟發生什麼事,讓小女孩被媽媽趕出車外,儘管媽媽沒有揚長而去,置女兒於危險境地,但在民眾通報,警方介入後,才明白是二十二歲媽媽生氣女兒說謊……後續將有兒少保護機關的調查和輔導,但從這對母女的互動讓我們看到︱︱顯然媽媽十多歲就生下女兒,女兒也在小小年紀,已經學會以「哭哭哀求」的情緒模式來「求生」了。

安全感的默契

親子互動早有默契存在。有足夠安全感的關係,大人不用生氣,小孩也不用以道歉方式彼此情緒勒索。安全感教養在小孩出生後三個月內是最佳的黃金時刻,只要嬰兒發出需求訊號(餓、熱、尿、累、恐懼、渴望陪伴等),大人耐心觀察,適時出聲,甚至暖心安撫,「安全感」就此逐日累增。有安全感的孩子知道爸爸媽媽愛他、接納他,自然而然,情緒是穩定的,表達是坦白的,關係是穩定的。

如同高雄楠梓這位年輕媽媽,多數的大人在親子教養上是「做中學、學中做」,不能保證在互動時,每一步驟絕對正確無誤。

許皓宜心理諮商師在一次講座上,提及女兒小時候,有一回不停地哭,她把女兒抱到腿上,耐心地問話將近三十分鐘仍不得其解。後來,她靈光一閃問道:「寶貝,妳是不是很怕媽媽不見?」,這麼一問,女兒心事被猜中而放聲大哭,媽媽更加摟緊她,安撫她,保證會一直陪伴在身邊,這樣的對話持續將近兩小時,許心理諮商師說:「從此以後,女兒的不安就漸漸消失,愈來愈開朗和健康。」

叛逆的源頭

綺麗有兩個兒子,老大六年級時她懷孕生下第二個兒子。看到大兒子搞叛逆,不停闖禍,她下定決心用對方法教養第二個孩子。小兒子三歲多,有一天,兩人到超市購物,離去時,正巧看到投幣式小汽車,小兒子吵著要坐。「好!只能玩一次!」綺麗這麼說,小兒子隨口就說:「好!」但玩完一次後又哭鬧著要再玩。

綺麗明白兒子的腦細胞還沒有完全發育成熟,往往只有「瞬間記憶」,因而哭鬧,所以,她耐心地引導,並且說:「對,我們剛剛講過,只能玩一次。」整個過程中,如同許諮商心理師般地專注聆聽,多用問句詢問,臉部表情是溫馨的、善意的,語詞語氣則是誠意的、堅定的……

四十分鐘左右,小兒子停止哭鬧,他終於明白「媽媽說話算話,再哭也沒有用了。」綺麗也告訴我:「認認真真地聽他講,孩子知道我愛他,但是一切要按照遊戲規則來。兩個兒子用不同教養模式,結果表現迥異。她說:「當初,老大是不停地被我指責和催促,現在是叛逆少年,我還在收拾爛攤子;老二則是情緒穩定,懂事體貼。」

沒錯!給足了安全感,孩子不用發出錯誤的需求訊息,亂了親子關係的陣腳。

總而言之,「安全感」是爸爸媽媽送給孩子最棒的生命禮物;安全感的教養儘早開始當然最好,萬一慢了一步,仍然值得及時改進。

綺麗說:「和大兒子的關係正在補救中,並不是輕易讓步,而是當他亂發脾氣時,我靜下心來聽他講話,試著理解他的不滿,我嘗試建立母子之間新的安全感。」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20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