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潔淨好宅】居家整理有益身心健康 |2022.08.28 語音朗讀 6117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一個整潔的家庭環境對身心健康有積極的影響。圖/123RF 文/本報綜合報導一般來講,整潔的房間不但看上去很「悅目」,感覺也很「賞心」,還能讓人心情舒暢、情緒穩定。尤其在新冠疫情那段期間,因為許多人都居家辦公,營造一個美好的環境對工作和生活的益處就更為明顯了。英國室內裝飾理療師蘇珊娜在BBC訪談指出,一個整潔的家庭環境對身心健康有積極的影響。室內裝飾療法蘇珊娜解釋說,室內裝飾療法並非心理療法的一個分支,但它利用了中國古代的風水原理,指導並幫助人們「如何從心身兩方面清理居家環境」。蘇珊娜的工作包括幫助那些與伴侶分手後的人扔掉家中的一些雜物;或是透過居家擺設來幫助人們區隔工作與生活的空間,以及協助那些不開心的人整理房間等。蘇珊娜說,如果家裡總是讓你感到不舒適,這會對身心造成不好的影響,也意味著你可能經常缺乏安全感,並容易發脾氣。居家整理顧名思義,是從清理雜物開始,包括廚房餐具、儲藏罐擺放整齊,收拾桌上堆放的文件、未開封的禮物等。蘇珊娜表示,要清理那些讓你看了覺得雜亂、不舒服的東西,乃至已經不再使用、不需要和不喜歡的物品,目的就是不要再讓這些東西占據家中寶貴的空間。室內裝飾療法不僅僅是整理和清除雜物,它還可以幫助人們審視自己對這些物件的情感依賴。在工作過程中,蘇珊娜總是跟客戶一起審視他們的起居環境和物件擺設,問他們為什麼要把東西放在那裡,以及這樣做讓他們感覺如何。蘇珊娜說,很多時候,人們對自己的家庭擺設其實早已經視若無睹,被追問之後才開始注意到。 整潔的房間看起來很「悅目」,感覺也很「賞心」。圖/123RF雜物清除原理相較於凌亂的環境,整潔的空間可以讓人心情更加舒暢,特別是必須居家辦公的人。本來屬於個人生活的家庭空間還要兼作辦公室,不免讓許多人覺得有些擁擠、窘迫。這些都會對我們的情緒和心情產生影響。蘇珊娜說,讓家裡能感覺安全、幸福和放鬆,是人類最基本的需求。蘇珊娜解釋為什麼居家環境整潔可以幫助人們改善身心健康,然而,家裡所有東西都有其存在的目的:有用的、需要的和家人喜愛的,如果保持整潔、有條理,就不必再為找不著東西而煩惱,因為你知道它們確切的位置。在清潔且放鬆的家庭環境中,家人相處會更融洽、交流更容易,焦慮和抑鬱的情緒也會得到緩解。同時,還可以改善睡眠,有好的睡眠品質,一切都更好辦了。家中雜物少了,灰塵就會減少,這樣還可以改善空氣品質,以及增加居家空間的氧氣流量。居家整理竅門蘇珊娜同時介紹了清理家中雜物的3個竅門:一、安排出固定時間,從小事做起。蘇珊娜建議,比如給自己一個小挑戰,看看在20分鐘內能做些什麼。或許就只收拾一個抽屜,或是門邊的一個衣架,不要小看這一小小的成果,這會幫你為其餘的清理工作鋪路。二、大膽無情斷捨離。蘇珊娜說,對那些「以防萬一」的東西一定不要手軟。你可以自問一下:上次什麼時候用過這個物件?它占了家中多大空間?如果將來再需要,它是否無法替代?三、審視每件物品的情感因素。蘇珊娜解釋,任何讓人覺得痛苦、憂傷和負面的物品都對身心健康不利。因此,他會與客戶討論哪些東西值得保存,還有沒有其他選擇?有時,很容易丟棄一些物品,但若是很難抉擇,不妨先把它們放到視線以外,等過一段時間再重新考慮如何處理。另一方面,如果某件東西能帶給你微笑和幸福感,那就值得再保留和享用。 感到焦慮時暫時擱下工作,整理一下環境、摺衣服等,可以調整情緒。圖/123RF輕鬆愉快做家務當你做家務時不再視之為苦差事,它反而可以成為減壓運動。感到焦慮時暫時擱下工作,整理一下環境、摺衣服、洗洗碗等,將物件整理好之後,當眼前不再凌亂時,心情似乎也就跟著愉快起來了。科學作家David Robson在BBC報導中指出,當他在等待一個重要的電話,或是沒有靈感寫不出東西時,就會去整理東西,藉此放鬆心情。事實上,不少人選擇以整理居家環境來處理沮喪的情緒,這是有根據的,心理學家認為有許多潛在機制,能夠解釋為何做家務有益身心。 當你做家務時不再視之為苦差事,它反而可以成為減壓運動。圖/123RF有益專注及自主簡單而言,家務重複而單調的動作,有助於將注意力置於當下,暫停思考煩人的事。做瑣碎家務有更積極主動的意義和實際功效,而且可以增加覺察的控制感(perceived control)。清潔和整理居家,也給予人們可以自主改變環境的感受,或從中得到信心處理令人擔憂的事情。此外,整潔的環境確實有助於專注。密西根大學心理學家 Ethan Kross 指出,如果你坐在餐桌前,手提電腦被雜物包圍,那麼大腦就必須不斷地處理大量視覺刺激,同時還要努力專注於手邊的工作。當視覺上的混亂消除了,你就可以更輕鬆地集中注意力。有研究指出,腦部影像科學也支持這個觀點。當眼前分散注意力的物體愈多,大腦活動也就愈多,可能會導致大腦疲倦,難以長時間集中注意力。最佳解決之道,即是將物件整理好,例如按顏色、功能做分類,為大腦提供更明顯的線索,便可以減少視覺和精神的耗損。 前一篇文章 【綠色環保】做4件事 減少碳足跡 下一篇文章 【益智健腦】保護大腦活力祕訣 熱門新聞 01中職/來猿隊看到「前女友」 陳鴻文想再戰5年2023.01.2802初九禮敬 24 諸天護法 2023.01.2903爆發性佛國走春 療癒3年疫情苦悶2023.01.2504櫻花開了 粉紅旋風襲全台2023.01.3005全台22縣市低溫特報 寒流影響連凍3天 明清晨下探6度2023.01.2706MLB/最難被破紀錄 一朗單季安打名留青史2023.01.2507社論--人逢逆世隨兔躍2023.01.2608南極冰山崩離 如漂浮的倫敦2023.01.2709【絕妙美詞】一代譯經高僧 鳩摩羅什2023.01.2910社論--兔年新願 安樂和平2023.01.27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鼓舞士氣】新年健身計畫與技巧【本地食品】英國飲食行業新潮流【虛擬世界】元宇宙 新經濟模式【極限挑戰】AI能不能模擬人腦【無煙綠能】城市交通主力 電動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