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海活力總動員

文/楊婷婷  |2022.09.06
982觀看次
字級
圖/123RF

文/楊婷婷 

深海區是一個很奇特的地方,人們對深海的認知,大約是溫度低至冰點、黑暗無光、壓力大到成為地球大氣壓力約40至110倍以上,而且還頻頻缺乏食物,那麼,到底深海生物是如何生存的,讓我們一起來探究!

惡質環境 生命獨特

與淺海生物完全不同,深海生態系統中的獨特生物分兩大類,一種是底棲動物,就是那些在海底度過大部分生命的生物,如龍蝦、螃蟹之類,可以在海底自由移動,另外如海葵,是附著在海底。除了底棲動物,另一種是遠洋生物,是那些在水中度過一生的生物,包含深海中上層生物以及其他只是飄來飄去的浮游動物。

食腐為生 適應黑暗

那些底棲和中上層生物,如何在沒有陽光和光合作用的地方找食物,還要四處走動、承受著寒冷與壓力中存活?可想而知,既然深海活的植物不能作為食物,那麼意味要以從上面掉下來的死植物、死動物屍體,以及動物排泄物為食。

自體發光 吸引獵物

深海生物90%都能發光,除了為呼朋引伴、尋找伴侶,也為嚇跑掠食者,讓願者上鉤;多數能一閃一閃發光的魚,會發出藍綠色短波的光,像是一些深海烏賊的身體完全透明,內臟布滿發光器,而深海裡的甲殼類則具有鮮紅的體色,因為紅色光穿透海水的能力最弱,所以在水深200公尺以下的大海,紅色看起來就變成黑色,可以隱身在黑暗的環境中。這些發光來源,有些是靠體內的發光器官,有些則是靠共生在生物體內的發光菌發光。

大眼大嘴 利牙獵物

另外,深海裡的生物,眼睛的演化與淺海魚不同,因為深海光線幽暗,如果眼睛大,會比較容易看清獵物的蹤影。又如褶胸魚,牠們甚至有一對像是望遠鏡般的筒狀眼睛,協助他們搜尋獵物。同時由於深海食物較稀少,凡是找到食物的物種,都會立即張開大嘴,露出尖銳牙齒,一口咬住獵物囫圇吞棗咽下肚,像是寬咽魚就有一個超級大的嘴巴,可輕易打開下頷的部位,伸展牠的胃部,吞下和自已身體一樣大的魚類。

不過在伸手不見五指的深海中,有些生物的眼睛也並非變大,而是不再有用武之地,如盲鼬的眼睛已退化了,另外,還有一個特化現象,就是身體也變得很大,如深海的海蜘蛛,可大到30公分這麼大,以上林林總總都是深海生物的特色,找個機會去看實體的深海物種,會更有真實感!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20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