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讀城鄉】新舊合併的特色公園 中和員山公園

文/丹青 |2022.09.07
1365觀看次
字級
中和員山公園林木繁密。圖/丹青
「遊逸之丘」的超長彩繪溜滑梯。圖/丹青

文/丹青

新北市中和區的外員山地區,古名外員山庄,其中有個小山丘,即名為「外員山」,高三十九‧二公尺,位於今積穗里和嘉新里交界地帶。

外員山斜坡處,曾於一九五五年由台北縣文獻委員盛清沂等人,在此發現考古遺址,其中包含石器和陶器六十多件,推測其文化橫跨了繩紋陶系統,距今約兩千年至四千兩百年間。可惜考古工作未持續,遺址亦未獲指定保護,僅將挖掘器物送至十三行博物館保存而已。倒是在外員山東北側開闢了員山公園,並保存部分日據時期的海山神社殘蹟。

中和員山公園初期實為一傳統式休憩公園,只因位在外員山丘,林木繁密,老樹很多,又有坡道可爬,是健走兼避暑的場所。其中有福德宮、大涼亭等設施,一九八九年並興建了一尊黑面濟公禪師大佛,高一百零八公尺,號稱北台灣最高黑面濟公禪師,成了眾多民眾參拜的宗教聖地;唯公園西南側正是中和第六公墓所在地,也為部分民眾所忌。

所幸,二○一六年新北市政府啟動第六公墓遷葬計畫,以改善市容。隔年更以六千多萬經費打造一座大型的親子共融遊戲場,名為「遊逸之丘」,面積一‧七公頃,結合原有一‧二公頃的員山公園,成為總計二‧九公頃、新舊合併的第三十七座新北市特色公園。

新的中和員山公園,於二○一八年六月二十六日正式啟用。其中,共融遊戲場「遊逸之丘」的特色,乃是顛覆了大家過去對公園的刻板印象,不僅是孩童遊樂場,也兼顧大人及弱勢民眾所需:園內旋轉盤規畫輪椅閘門,各個空間也都設置有扶手,讓身心障礙、行動不便的民眾,也能參與其中。由於園區地勢高低起伏,施工團隊特別鋪上人工草坪,增加安全性。

「遊逸之丘」有一長達二十公尺的彩繪磨石溜滑梯,挑高滑道設計,讓大人、小孩都能享受溜滑梯的刺激和樂趣。旁邊還依勢興建了滑草坡,並附有紙板供親子享受滑草之樂;溜滑梯對面則有城堡型的室外滑索道,長達十五公尺,將高山、軍事活動意象融入遊樂設施中。另外,亦設有隧道式攀爬網、平面式攀爬網及鞦韆、沙坑、挖土機遊具等,並有一觀景台,可觀看整個園區及中和市景,甚至遠眺一○一大樓。

園區內共種植三百二十八株喬木,多數為原生樹種;並配合節氣布置盆栽,讓景觀隨季節變化。最難得的是,新、舊園區間還設置有一座美觀的廁所,隨時有人打掃、清潔,讓親子遊樂或民眾健行,皆無後顧之憂。

新舊合併的中和員山公園,遊憩設施豐富多元,成為車水馬龍的都市叢林中難得的親子樂園。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20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