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子共讀】 翻開繪本 認識海洋生物 文/李明足 |2022.09.25 語音朗讀 2612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小魯文化出版《海底在排什麼呢?》 圖/幼獅文化、小魯文化提供繪圖/日下美奈子幼獅文化出版《魷魚氣噗噗》 圖/幼獅文化、小魯文化提供繪圖/大村知子繪圖/日下美奈子 文/李明足 不少家庭會帶幼小孩子到海邊戲水或坐上遊船,當大人指著海面告訴孩子,此刻海底有各式各類的魚蝦之外的生物,好奇的他一定拉緊大人:「牠長得怎樣?」「牠多大?」「牠吃甚麼長大?」等等,大人不一定能完整回答的問題。要認識海底生物,除了逛海洋生物博物館、看相關影片外,藉由有插圖的讀物來回翻閱,更能加深孩子對該類生物的概念。當無法親眼觀看海底生物,以偏向寫實的圖像或相片,會比抽象圖像更適合孩子的認知。就以《魷魚氣噗噗》和《海底在排什麼呢?》來談談海洋生物這類知識繪本對孩子何以重要吧。魷魚為何氣噗噗?別說孩子,有許多大人也分不清眼前所見的是章魚?魷魚?烏賊?他們雖都是頭足類海中生物,卻有不同處。《魷魚氣噗噗》先以魷魚視角,因為被認錯為章魚,覺得委屈又生氣,現身以圖像「自剖」,告訴讀者他們之間有哪些不同的地方。從觸手的差異(章魚八隻,魷魚十隻)開始,沒想到連周圍的魚類也覺得牠們很像,讓魷魚更生氣;魷魚繼續和章魚比較:頭形、噴墨汁形狀、體型大小。到最後章魚也氣噗噗,開始打起來了。真是「不打不相識」,才發現彼此的觸手都有很多吸盤。作者大塚健太把頭足類簡化,先引導孩子認識魷魚和章魚的不同和相同處,故事非常簡明易懂,全書充滿幽默感,很適合家有幼幼兒,親子一起閱讀、發現、討論。孩子先喜歡並讀懂這兩種頭足類差異,進而觸類旁通引導孩子認識這個族群。教海底生物排好隊相較於《魷魚氣噗噗》只有2個主角,在《海底在排什麼呢?》引出52種海中生物,書中貼心為牠們編號,其實是有助於最後生物齊聚一堂,讀者容易對照、辨識。書中故事從書名頁就以設問法開始,「咦?那裡有什麼呢?……」「有空的話請幫忙好嘛!」以對話方式引發閱讀的懸念。所有編號的生物,帶著疑惑、好奇、猜測、去探查究竟;這故事同樣吸引讀者一路跟隨翻頁,想知道到底要去哪裡,發生什麼事?答案是什麼?故事演繹愈來愈有張力,節奏跟著明快起來。故事還刻意設定幾個誤導答案的情節:像魷魚和章魚噴墨汁打架、白帶魚和馬鞭魚設關卡、腔棘魚魟魚和鮪魚的爭執等等,但都不是謎底。直到兩大跨頁拉頁,每種生物排好隊伍,合力將生物從海底岩石中搶救出來。到底這五十多隻生物救了誰?也是這本繪本的有趣焦點。此書不只以故事帶入海洋生物知識,創作者大村知子以圖鑑式的圖像,明確畫出52種海底生物的生態及各自的體態特徵,甚至在後蝴蝶頁把這些生物的編號對照名稱表列,鼓勵讀者記起書中出現的生物,提醒讀者做知識回顧並清楚分辨。書中精確圖鑑插畫又能契合故事趣味,成為這本知識繪本的突出點。知識繪本不是教科書我以為知識繪本有別於教科書,不只是解說、分析等理性知識傳達而已。好的知識繪本除了傳達知識,可以運用故事引導,可以具備圖像美學,走文間蘊含幽默感、遊戲性,才能吸引小讀者自發性和家長交流討論。孩子在自在讀圖讀文過程,除了加強知識認知能力,增廣觀察視野外,更能養成相對應知識(如:生態、科普、史地、經濟等)的基本素養。 前一篇文章 【精選書摘】不擅長閒聊 並非缺點 下一篇文章 【書市隨筆】 大視野角度看《焚書》 熱門新聞 01教宗盛讚星雲大師 與佛教共祈世界和平 2023.03.1702普發現金3/22起官網登記 將依身分證字號分流2023.03.1603AI發展速度驚人 一覺醒來世界改變兩次2023.03.1504楊紫瓊皈依三寶 佛教是發自內心的呼喚2023.03.1805社論--大陸兩會閉幕 兩岸關係新啟2023.03.1506振興月眉山法脈 晴虛長老圓寂2023.03.1507《星雲法語》找到自心2023.03.1508跨宗教研討激盪新火花 推展素食、提升女性地位成共識2023.03.1809社論--大國外交的和戰分野2023.03.1610駐教廷大使盼台梵宗教合作 共推人道救援2023.03.19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精選書摘】成為自己大腦的雕塑家 【大人讀的圖畫書】《超級沒用的大人》小孩是我,大人也是我【書頁微光】《山與林的深處》 跨越太平洋的尋鄉之旅【精選書摘】不要相信你的每個念頭【親子共讀】《奶奶的花園》 四季流轉 生命不斷延續【書市隨筆】臥虎藏龍資工人 作者其他文章【親子共讀】節日繪本不只談慶典【親子共讀】認識任務型車輛 培養關懷與自信【親子共讀】繽紛的魚在大海說故事【親子共讀】讀詩讀畫 豐富孩子的藝文美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