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島嶼拼圖】廣場邊的鐵道

文/鄧榮坤 |2022.09.29
1004觀看次
字級
沒有火車經過的鐵道。圖/鄧榮坤

文/鄧榮坤

路過新竹火車站前方的扇形廣場,眼尖的人會發現,廣場左側有約五十公尺長的鐵軌,緊緊貼著廣場邊的人行步道。這條鐵道雖然沒有火車來回穿梭,卻是初次到此一遊的旅人難以忘懷的驚喜,因為除了這座城市,如今已經很難再見到如此古樸的鐵道藝文景點了。

新竹是一座擁有古老文化的都會城市,舊地名為竹塹,最早是平埔族道卡斯族「竹塹社」的所在地。廣場上這段古樸的鐵道,與新竹火車站僅隔著一條寬敞的林森路,火車站前的空間規畫為淺碟式廣場,利用偏心圓設置方式形塑活動展演場地,平日做為往來旅人休憩場所,假日則化身為藝文表演廣場。而為了延伸竹塹古城的故事,市府在廣場周邊裝飾鐵路風格的裝置,鋪設了鐵軌、枕木,打造全新的休憩空間,也帶動了周邊商業發展,形塑了外地旅客對新竹市的第一印象。

八月,蟬聲嘹亮的午後,陪我們漫步鐵道的竹塹文史學家張楓,佇立於廣場邊迎風搖曳的楓樹下,眺望寬敞的廣場建築,緩緩訴說著昔日的歲月風華。他說,大約二十年前,當時站前廣場規畫結合蒸汽火車頭的汽笛聲、鐵軌旁的噴霧,再加上廣場中央的噴水,成為三合一的「城市音景」。之後雖一度歇息,七年前,火車汽笛聲、鐵軌旁的噴霧設施又重新修復啟用了,噴水池的重新啟動,更是重新找回了站前廣場的完整風貌,展現出城市全新的生命力。

緩步走在廣場的人行步道上,可以感受到竹塹城昔日的樸實與面對轉型的熱絡風華。之前的鐵道沿著廣場鋪設,因道路的擴寬與市區規畫,許多鐵道皆已拆毀,規畫為人行步道或微笑單車的轉運站,雖然僅保留了一小段鐵道,仍然是許多旅人路過竹塹時,會特地繞進來瞧瞧的景點。這裡,讓喜歡迎著風沿著鐵軌漫步、拍照的人,找到了一個遠離了危險、可以盡享鐵道風情的城市亮點,物換星移之際,也讓觀光的形式也變得更加多元。

在這趟時光漫步中,我們看見舊城區的兼容並蓄,保有歷史的光影之餘,也有源源不絕的活水注入,帶領旅人遊走城市。吸睛的鐵道景觀,就是竹塹城最親民的導覽手冊。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20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