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陳玲芳台北報導】現代人飲食西化、長時間久坐且沒有規律運動等習慣,造成心臟疾病的盛行率愈來愈高,若再加上不良嗜好如熬夜等,更可能導致心臟衰竭的風險增加。醫師提醒,各年齡層都應重視心臟健康,若有「累、喘、腫」三大症狀,應盡快至心臟內科做檢查。
國健署副署長魏璽倫表示,心臟疾病長年位居國人十大死因第二位,根據衛福部統計,去年心臟疾病死因超過兩萬人,平均每二十四分鐘即有一人死於心臟疾病。
中華民國心臟基金會副執行長趙庭興說,心臟衰竭的病友是由於心臟結構或功能異常而導致,以全球盛行率百分之三來算,台灣近七十萬人「心已過累」。
一旦發生心臟衰竭,約五成病友會罹患慢性腎臟病,若是心臟衰竭合併末期腎衰竭者,則有六成以上病友一年內死亡。
為響應今年世界心臟日,趙庭興呼籲透析病友可透過雙向轉診方式,及早發現心臟問題,及早介入治療,遠離心臟衰竭威脅。
敏盛醫療體系總院長陳文鍾表示,心臟疾病包含先天性心臟病、心肌梗塞、高血壓心臟病等,而心臟衰竭是所有心血管疾病演變的最後階段,因此致死率最高。
他提醒,各年齡層都應重視自己的心臟健康,若有「累、喘、腫」三大症狀,應盡快至心臟內科做檢查。
台北榮總腎臟科醫師黎思源說,心臟與腎臟兩者的關係相當密切,心臟疾病因供應腎臟的血液不足會導致腎臟病變,腎臟疾病也會因體液與電解質不平衡使得心臟負擔增加,稱為「心腎症候群(CRS)」,而大多數的透析病友對「心腎症候群」並不熟悉,易輕忽心臟衰竭「共病」的嚴重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