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研究顯示,運動後未即時補充水分,恐會讓腦袋退化一年。圖為示意。圖/123RF
【本報台北訊】地球約70%是由水所覆蓋,水是生物體最重要的物質,地球缺水,會鬧旱災,導致民不聊生。但人體也有70%是由水組成,如果喪失10%水分時,即會感到不適,而喪失近25%時,就會危及生命;營養功能醫學專家劉博仁表示,喝水不足不利於大腦健康,也有研究顯示,運動後未即時補充水分,恐會讓腦袋退化一年。
劉博仁說,曾有女工程師一天只喝600cc的水,出現焦慮、記憶力變差及泌尿系統常發炎等狀況,她把喝水量提升至1500cc,泌尿道感染情況才改善,且情緒、記憶力也較穩定。
他也提到,2013年英國東倫敦大學一則研究指出,當人們口渴喝水後,大腦運作速度會增加14%;也有研究顯示,穿3層衣服騎自行車90分鐘後,會因輕微脫水造成大腦皮質呈現輕度萎縮,等於老化一年,但補足水分皮質萎縮狀況就逐漸恢復。
劉博仁說,人體大腦含水量約75%,腦脊髓液約99%,喝水不足,不但不利腎臟尿液形成,且大腦腦脊髓液會流動不夠,清除腦中廢棄物質效率也會變差。
一天約3000cc
過量小心水中毒
營養師高敏敏指出,足夠的水有助保持身體代謝力,排除體內囤積廢物,讓大腦變得靈活有精神、肌膚保持水潤Q彈,還能降低血管濃稠度,「等到口渴才喝水,代表身體已經缺水了!」
高敏敏提醒大家,千萬不能忽視身體缺水的6大警訊,包含口渴、肌膚乾燥有細紋、便便卡卡不順暢、排尿量減少等情況。
振興醫院泌尿外科醫師楊景偉則表示,一般來說,人體一天所需水分約2500~3000cc,正常一天排汗量約300cc;若有劇烈活動或炎熱天氣,排汗量高達2000cc,可能就需要5000cc水分。但腎臟處理水的量有限,若一天排汗量少卻喝到5000cc,就有可能「水中毒」。
楊景偉說,人體缺乏水分,不只影響認知功能,也會造成身體不同器官如腦、心臟、腸胃道、內分泌或是泌尿道疾病的產生,其中影響最直接的是就泌尿系統;他說,適時補充喝水,可減少尿路結石產生與復發,也能減少便祕、高血壓、高血糖與心血管阻塞疾病。
身體缺水 6 大警訊表。製表/人間福報編輯部
水能治癒病患?
他寫文破解偽科學
多喝水對身體有益,但最近網傳《水的這3個發現震驚了世界》、《水進去體內的溫度決定人的壽命》,聳動標題甚至搭配YouTube影片,令人「不想看它,也難」;其中,前者內容描述某諾貝爾獎得主的學生,研究水的治療作用,他不用藥,僅用水就治癒了3000多名患者的說法。
事實上,過去即有相關闢謠網站、醫學教授澄清過這樣的「偽科學」內容,主要是改編自沒有根據的研究文獻內容,過度解讀了水的「療效」。
「科學的養生」保健網站站長林慶順教授說,即便早在2016年他成立網站時,即已識破此謠言,卻因其不斷被轉傳,讓他不得不在2018年又撰寫一篇〈不用藥、僅用水治好3000名病患?伊朗博士的偽科學〉破解之。
他說,有關巴特曼以及他的偽科學,網路上早已有兩篇國外退休醫生撰寫的文章,引經據典地駁斥他種種荒誕無稽的理論。林慶順說:「我只想請問讀者,若水真能治百病,為什麼世界上還有醫院?您為什麼還要花大把錢買醫療保險,看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