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新話】再見潘朵拉 重逢阿凡達

文/陳煒智 |2022.10.08
1951觀看次
字級
圖/二十世紀影業提供
圖/二十世紀影業提供

文/陳煒智

《阿凡達》當年改寫卡麥隆導演舊作《鐵達尼號》的賣座紀錄,成為影史票房冠軍,導演本身卻不急著開拍續集。他下足水磨工夫,刻意抽身退步,希望自己乃至團隊能好好思考「為什麼《阿凡達》如此賣座」,他自詡應該潛入這部電影的DNA,探索出扣準觀眾的那柄魔力的鉤子,由此而去,打造起整座潘朵拉星球的壯麗宇宙、歷史以及時空。



萬眾矚目的科幻史詩電影《阿凡達:水之道》(Avatar: The Way of Water)即將於年底登場。當此時分,導演詹姆斯卡麥隆(James Cameron)特別把十三年前問世、創下全球賣座冠軍的《阿凡達》(Avatar)再次整理,重新上映,要讓新生代的觀眾在電影院裡感受二○○九年襲捲整個世界的視聽震撼和娛樂文化的瘋狂浪潮。

一場宏大的盛會

二○○九年的大眾流行文化,嚴格說起來,跟我們現在好像神似,卻又再也不同。特別因疫情影響所及,影音串流透過網路傳播幾乎無遠弗屆,當前的社會(尤其是曾受封城影響的大眾)對於家中消費、線上觀賞的模式,不僅不陌生,甚至已成習慣。要讓他們再次走進電影院,從學者專家到媒體輿論,再到產業界本身的觀察者,都紛紛指出——必須是所謂的「現象級電影」、所謂的「event film」,電影本身是一場宏大的盛會,它的儀式感、參與程度、觀眾的興奮感和期待程度等等,都跟「平時」不一樣,它不再單純只是「走進戲院看一部電影」,而是「赴宴」、「朝聖」的感覺。

原版《阿凡達》再現江湖,居然在美國賣座甚佳,這恰恰證實了「現象級電影」在串流時代的巨大魅力,走進戲院,當年3D立體、IMAX的巨幅畫面,仍然充滿吸引力。

組構完成五樂章

《阿凡達》當年改寫卡麥隆導演舊作《鐵達尼號》(Titanic)的賣座紀錄,成為影史票房冠軍,導演本身卻不急著開拍續集。他下足水磨工夫,刻意抽身退步,希望自己乃至團隊能好好思考「為什麼《阿凡達》如此賣座」,他自詡應該潛入這部電影的DNA,探索出扣準觀眾的那柄魔力的鉤子,由此而去,打造起整座潘朵拉星球的壯麗宇宙、歷史以及時空。

他開出的全新《阿凡達》計畫,不單單是一部續集,也不是兩部續集加上原作組成的「三部曲」。他希望以四部續集的篇幅,加上第一集,組構成為完整五個樂章,二○二二年底即將登場的,就是以「水」為名的「水之道:the Way of Water」。

還記得二○○九年到二○一○年,因為《阿凡達》而掀起的3D熱潮,讓全球電影產業陷入長達數年的魔咒,什麼都要3D,什麼都要戴著特製眼鏡觀看,就連經典舊片如《綠野仙蹤》(The Wizard of Oz)等等,也被重新整理成立體版本。

我自己從來不是這種獵奇式立體呈象的擁護者,尤其是特製眼鏡,又重又難過,我一向偏愛景深式的立體感,在一定審美距離的全景式視覺包覆,讓我有身歷其境的效果,同時也能掌握自己究竟看到什麼東西,而不是被撲面而來的特效強迫牽著走。這股3D熱潮,當年也因為票價太過高昂、觀影時的不適感大過於炫麗刺激而逐漸退燒。

此次《阿凡達》重映,導演就在訪談過程中特別強調,一定要在放映機光源充足、銀幕設備夠好的條件下,才能充分體會《阿凡達》歷久彌新的華麗壯闊。

續集承接首集的故事脈絡,也是以人類與自然的互動關係為敘事主軸,戰爭、貪婪、資源搶奪,還有環保永續等種種卡麥隆很擅操作的「議題」與「人性」,在《阿凡達》片中拉出更大的格局,首集中最受觀眾喜愛、飛天遁地的遨翔場面,在「水之道」當中想必更是不可或缺的張力所在!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20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