麵要怎麼吃才健康?圖/123RF
文/灃食蔬食季刊
有些人常會選擇用一碗麵解決一餐,但麵條種類這麼多,選對了,可以讓自己吃得更健康!
麵條是以麵粉、水及少量鹽巴,依比例混合揉至麵糰筋性產生後,再切條製成。若過程中未做特殊加工,製出的就是陽春麵、刀削麵、手工拉麵等生鮮白麵條,這類麵條放置室溫下容易變壞,建議以冷藏或冷凍保存。此外,常見的白色意麵也屬於此類,較特別的是,過去為了增加意麵的嚼勁,製作時會加入蛋,而現今因為技術進步,不加蛋也很有嚼勁,改善意麵加蛋後保存期較短的缺點。
某些麵條在製程中會先進行加熱處理,像是日式烏龍麵、黃色油麵就屬此類,由於經過水煮加熱,水分含量高容易變壞,因此要更重視保存。不過,也有些麵條,像是炸過的鍋燒意麵、雞絲麵等,由於製作時先經油炸,會比其他種類的麵條熱量更高。
麵條是以麵粉、水及少量鹽巴,依比例混合揉至麵糰筋性產生後,再切條製成。 圖/123RF
麵條種類多元,在選擇時有幾個訣竅可供參考,以減少油脂與熱量的攝取。
一、避開高熱量麵條
選擇麵條時,可以避開雞絲麵、油炸速食麵這類經過油炸的麵條,因為製作過程中吸附了較多油脂,食用過量容易吃進熱量。建議可選擇陽春麵、刀削麵、拉麵這類熱量較低的麵條。
二、減少高熱量配料
除了麵條本身的熱量與鈉以外,店家時常會加滷汁、油薑等佐料,讓一碗麵的熱量與鈉含量上升,若想吃得更健康,可請店家減少添加這些調味料。此外,勾芡的湯汁,看來濃稠美味,但過多油脂和澱粉提高食物熱量,所以若不想吃進高熱量,少吃這類型麵食,能讓自己更健康。
麵條主要營養成分是碳水化合物,因此,多認識麵條的產製與烹煮方式,有助於選擇最適合自己的飲食。要提醒的是,均衡飲食才是最重要的不二法門,吃一碗麵時,也要搭配蛋白質與蔬菜,均衡攝取不同營養,才能讓自己吃得聰明、吃得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