寰宇新聞 一周回顧 整理/林育辰 |2022.10.21 語音朗讀 6861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巴黎國際車展17日開幕,各家車廠紛紛展示一系列電動車。圖為現場展示的氫動力概念車。圖/新華社奈及利亞北方城市哈德加,因大雨侵襲嚴重淹水,官方表示,這是10年來最嚴重的洪災。圖/美聯社根據最新研究,下一次全球病毒大流行可能不會來自蝙蝠或鳥禽,而是來自「融冰中的物質」。圖/美聯社中共20大16日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開幕。習近平代表第19屆中央委員會向大會作報告。圖/新華社新加坡政府推出336億元援助方案,發放民眾生活、購物及大眾交通補助。圖為新加坡地鐵車廂。圖/中央社瑞典總理克里斯特森18日提出內閣名單,新任氣候部長將由年僅26歲的波爾莫卡塔里出任。圖/法新社 整理/林育辰10/14新加坡撥336億抗通膨 補貼民眾生活交通費當局14日宣布新幣15億元(約新台幣336億元)援助方案,約250萬名公民於12月可獲得新幣300~500元不等的生活費特別補助,以現金形式發放;另提供每戶家庭額外的新幣100元社區鄰里購物券,以及發放60萬張價值新幣30元的公共交通補助券,給中低收入戶家庭因應車資上漲。最新數據顯示,新加坡8月整體通膨率達7.5%,主要受到私人交通、服務及糧食通膨升溫的影響,不含住宿及私人交通的核心通膨率也升至5.1%。10/16奈及利亞洪災毀11萬頃農田 米價恐上漲人道事務部長法魯克(Sadiya Umar Farouq)16日表示,自爆發10年來最嚴重洪災至今,已超過603人喪生,迫使130多萬人離開家園,並徹底摧毀8萬2000多間房屋,以及近11萬公頃農田。米商警告,毀滅性洪災可能導致國內的稻米價格上漲。奈及利亞人口約2億人,當局為刺激生產而禁止稻米進口。世界糧食計畫署(WFP)和聯合國糧農組織(FOA)日前表示,奈及利亞是面臨災難性飢荒的6個高風險國家之一。10/16大陸20大開幕 習:中國式現代化復興民族中國共產黨第20次全國代表大會(20大)16日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開幕,中共總書記習近平在報告中提出,從現在起將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到2035年要讓大陸人均GDP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平,並建成教育、科技、人才、文化、體育強國。他表示,「中國式現代化」是14億多人口整體邁進現代化社會,規模超過現有發達國家人口的總和,是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現代化,堅決防止「兩極分化」。10/17印尼區域對區域 歐盟、東協簽航空協定歐盟與東協雙方代表17日在巴里島舉行的運輸部長會議中,正式簽署全球第一個區域對區域的《全面航空運輸協定》,兩區域的航空公司將享有貨運往來不限次數、客運每周最多14班次的商機,並可在第5航權下將航程延伸到區域內的第3國。歐盟與東協在航空安全、消費權益和環境議題,展開更密切合作,預料將促成兩邊航空公司擴展更多航班和航點,迎向疫後跨境交通復甦,提供兩區域及周邊消費者更多選擇。10/17法國巴黎車展登場 新能源汽車是主角全球5大車展之一的巴黎車展,因疫情睽違4年之後,17日以實體展方式開幕,總統馬克宏除了到場力推本土製造,也宣布擴大電動車購車補助方案,各家車廠紛紛展示一系列電動車、氫動力車,德國保時捷、奧迪缺席,但中國大陸的比亞迪電車讓不少專家驚豔。馬克宏說,短期目標是2027年年產100萬輛電車,再過3年增加為年產200萬輛,最終在2035年全面汰換燃油車。不過,目前法國市場的電動車比例僅為13%。10/18瑞典新內閣組成 氣候部長26歲最年輕新總理克里斯特森18日提出內閣名單,提名26歲的波爾莫卡塔里(Romina Pourmokhtari)擔任氣候部長主管環境事務,打破原本最年輕部長歲數紀錄27歲。波爾莫卡塔里來自首都斯德哥爾摩郊區的一個伊朗家庭,目前是自由黨青年派系領袖。克里斯特森當天在國會做上任後首次施政方針報告,新政策將包括打擊幫派犯罪、更嚴格的移民與補助政策、重拾核能、改善融合政策、禁止乞討以及打擊針對女性暴力等。10/18東加王國南太平洋防長會議 研議區域安全挑戰南太平洋國防部長會議18日在東加王國舉行,聚焦商討區域安全挑戰,以對抗中國大陸在此區域日益擴張。太平洋島嶼國家當中,僅有巴布亞紐幾內亞、斐濟和東加王國擁有軍隊,澳洲盼與這3個島國建立更緊密軍事關係,其他與會國家包括紐西蘭、法國與智利。大陸4月與索羅門群島簽訂安全協議,並於5月試圖與太平洋10國簽署更廣泛的區域貿易與安全協議後,美國與澳洲等盟國都擔心大陸在這塊區域擴大影響力。10/19加拿大氣候暖化 恐致北極冰層溢出病毒19日發表的最新研究指出,下次全球病毒大流行可能不會來自蝙蝠或鳥禽,而是來自「融冰中的物質」。研究團隊對世界上最大的北極淡水湖「黑曾湖」(Lake Hazen)土壤和湖泊沉積物進行的分析表明,氣候暖化可能使得冰層中的病毒,接觸到新環境與新宿主,增加「病毒溢出」風險。研究結果表明「隨著氣候變遷導致全球氣溫上升,原先被冰凍在冰川和永凍土中的病毒、細菌,有可能甦醒並傳染給當地野生動物」。 前一篇文章 寰宇新聞 一周回顧 下一篇文章 寰宇新聞 一周回顧 熱門新聞 01中職/來猿隊看到「前女友」 陳鴻文想再戰5年2023.01.2802初九禮敬 24 諸天護法 2023.01.2903櫻花開了 粉紅旋風襲全台2023.01.3004全台22縣市低溫特報 寒流影響連凍3天 明清晨下探6度2023.01.2705【絕妙美詞】一代譯經高僧 鳩摩羅什2023.01.2906南極冰山崩離 如漂浮的倫敦2023.01.2707社論--兔年新願 安樂和平2023.01.27085000紙鶴日記 摺進生活希望2023.01.2909母一輩子沒出遠門 子載壯遊6萬公里2023.01.3110社論--地緣政治與半導體2023.01.28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寰宇新聞 一周回顧寰宇新聞 一周回顧寰宇新聞 一周回顧 作者其他文章寰宇新聞 一周回顧寰宇新聞 一周回顧寰宇新聞 一周回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