疼惜農友的用心,「格外品」也能格外好吃與美味!圖/灃食蔬食季刊
文/灃食蔬食季刊
你知道嗎?台灣大約有5~10%在地農產品在採收後,無緣進入市場,這些被淘汰的蔬果被稱為「格外品」。「格外品」一詞源於日文,意指在市場規格之外,但品質無虞的農產品。
中秋節後 文旦變格外品
「格外品」通常分為「規格不符,過大過小」、「賣相不佳」、「時間不對,供需失衡」等三大類。以節氣型代表水果文旦為例,文旦的銷售大多為了滿足中秋送禮,因此過大或者外觀賣相不佳的文旦,一旦過了中秋節,就算文旦品質不差,也容易成為乏人問津的格外品。
單身鳳梨 日本大受歡迎
此外,尺寸過小的鳳梨,因為果肉質量不受消費者青睞,如用於拜拜,也因尺寸小而讓人感覺不夠誠意,因此在台灣市場並不受歡迎。但當小鳳梨外銷到日本後,卻發揮了「一個人吃,剛剛好」的優勢,而被冠上「單身鳳梨」的美譽,掀起一波熱銷風潮。
這些格外品雖然不符合主流市場的需求,但它的美味程度、營養價值、農民種植時的用心,都與一般商品無異。只要消費者建立正確觀念,接受格外品,便能減少食物浪費,同時體恤農民的辛勞,達到與土地、農民共生共好的願景。
圖/灃食蔬食季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