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雲大師全集122】隨堂開示錄─教育講習 52 人間佛教實踐的理念14-12

星雲大師 |2022.11.11
1920觀看次
字級
煩惱就是魔,智慧化身的文殊菩薩手持寶劍,顯示大智能斷一切煩惱,如同金剛寶劍能斬群魔。圖/張睿杰

文/星雲大師

提問九:請教大師兩個問題。第一個問題,印度是佛教起源的地方,為什麼在印度,印度教和伊斯蘭教的衝突卻時有所聞?甚至於耶路撒冷是耶穌出生、復活的地方,為什麼在那兒也常有宗教衝突?反觀美國,那是一個移民國家,他們的宗教相對地就比較融和。



第二個問題,佛學既是一門學問,為何有些佛經卻不翻譯?例如〈大悲咒〉,儘管我也持誦,但卻不懂它的意思。如果能夠透過翻譯而理解它,之後把佛法運用在世間不是更好嗎?



過去世界上有許多佛教國家,如西域、馬來西亞、印尼等,現在都逐漸地轉變成伊斯蘭教信仰。印度,是從八百年前起,漸漸地盛行印度教。可惜他們的宗教具有鬥爭性,總是排除異己。又好比現在的耶穌教,他們也不歡喜和我們來往。

台灣有十七個宗教,我是這十七個宗教的主席。最初我做主席的時候,他們也不喜歡,「怎麼叫一個佛教的和尚來做主席?」不過,現在大家都很歡喜了。為什麼?因為我會包容他們。包容的力量很大,包容是不予反對的。

覺培法師:師父對各個宗教都很好,我每次去拜訪他們時,他們都表示很感謝師父對他們的好。

但是這個「好」,也不是很究竟的辦法。基本上,基督教排斥佛教,伊斯蘭教也排斥佛教,他們是帶有戰鬥性的。可是佛教不一樣,佛教不和政治對立,也不和任何人對立,佛教是包容異己的。

煩惱魔障 降伏自心

因此,佛教這種和平的性格,最適合於仁政,好的政府、好的時代,不適合於戰時,因為它沒有戰鬥性。假如現在叫我們去和人戰鬥,我們寧可以被打敗,也不會去跟人決鬥。

這麼說來,難道佛教就沒有戰鬥性嗎?當然也有,「降魔」就是戰鬥。只是這個「降魔」,不是降伏別人、降伏外在,而是要降伏自己內心的煩惱魔,凡事要能吃得了虧。所以佛教今後如何在真理上、教育上、教化上普及,也不一定只用「武鬥」,還可以「文事」。所謂「文事武功」,從「文事」上去超越,很重要。

專心一志 心誠則靈

說到〈大悲咒〉沒有翻譯。在佛教經典的翻譯中,有所謂「五不翻」,由於許多文字艱澀、繁複,不容易懂,中國翻譯師也覺得不須翻譯,就姑且稱之為「祕密教」。從這裡也能看出,印度這個地方雖然貧窮、落後,但是也有了不起之處。可以說,印度是一個哲學思想很發達的地方,蘊育了許多思想家。

西藏從蓮華生大士,乃至許多密宗大德,都倡導密教。但實際上密教對佛教的形象也有不好的影響。密教漸漸地流入皇宮後,就成為帝王的信仰、享樂的宗教,甚至於展現神奇怪異,講究武功,這必然是偏離佛教了。

當然,〈大悲咒〉、〈楞嚴咒〉等咒語,也不能說它不靈感,它到底還是真言。但也不一定是密咒的靈感,世間上任何事情,只要你能專心一志,所謂「金石為開」,心誠則靈,一切都能靈的;一法一切法啊!

總之,對於宗教,我都是給予包容的。

(待續)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20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