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資料照片
文/星雲大師
六度萬行 自我實踐菩薩道
可憐的佛陀,兩千多年來給很多不當的信徒,披上了多少迷信的外衣、神鬼的面具,讓佛陀失去了本來的樣子,不禁令人深為浩嘆。
例如,佛教講四弘誓願,它是要我們發願去實踐的,但現在佛教徒敢唱,不敢做,當然就沒有人做了。那四弘誓願還有什麼用呢?
又如:佛陀說的六度萬行,是我們自己要去學習菩薩道,要找這六種方法去實踐,是自度度人的。要布施、要持戒、要忍辱、要精進、要禪定、要有般若,但出家人現在都用六度來要求別人,自己不布施,只想接受。實在說,反而讓信徒行佛得度了,我們不能到彼岸,那怎麼辦呢?僧侶只是在佛陀的經論裡面,只想以佛法來獲得利益。這種顛倒的思想行為,任其個人自行發展,除了將來因果來制裁以外,現在又有什麼法制來為佛陀行使他本懷的意義呢?
佛教講的「八正道」,這是人間最重要的行為。當時由西域的胡人幫忙講說,我們卻把它變成罵人的話「胡說八道」,這對得起那許多北方的民族嗎?隋唐之間,一些青年學道,都是跟隨佛教的大師們學習。不是到江西的馬祖參學,就是到湖南的希遷問道,所謂江湖來往,表示他們參學的意義;但現在把這麼好的詞,流落為街頭藝人耍猴把戲的叫「走江湖」。這又有誰來糾正呢?
在經典裡,有《維摩詰經》、有《勝鬘經》等,你能說維摩居士、勝鬘夫人他們是白衣上坐嗎?為什麼到了現在,對於在家的教授、信徒,都被人認為白衣上坐、當作末法來臨,讓廣大優秀的佛教徒不能助佛宣揚,豈不是那許多倡說這種邪說的人的罪過呢?
比方,「永生」一詞,本來是佛教用來說明生命只有輪迴不會死亡,是「永生」的意義,卻因為基督教徒倡導「信者永生」,佛教就不敢用「永生」一詞。佛陀他確實是一位救世主,到人間來是為了救度眾生的;但是由於天主教徒說耶穌是救主,佛教就不敢稱佛陀為救主了。這麼好的詞句,都給其他的宗教來採用,卻把一些不當的信仰、神奇靈異、妄想邪見,加到佛教的身上。
如律典說「以手觸酒,五百世無手」,有這麼嚴重的罪罰嗎?這是由哪位大德結集的呢?他因不知道佛陀的本義,只是個人不當的認知、沒有常識,而造成的邪說。再有,「沙彌十戒」,你可以去調查,佛教的長老都能奉行嗎?長老不能奉行的沙彌十戒,卻叫才入門的沙彌來奉行,這豈不是很顛倒嗎?
又如「八敬法」一詞,據我的了解,佛陀倡導平等,所謂「四姓出家,同為釋氏」,怎麼會有男女不平等的八敬法呢?不知道是由哪位大德把它結集成戒律,假藉佛陀的名義要人來奉行?佛教三皈依的精神是「民主」,五戒的意義是「自由」,佛陀倡導四眾弟子平等,為什麼不把這樣美好的佛法,與今天這個時代自由、民主、平等的普世價值,合而為一呢?
積極釋疑 讓人接受法益
今天佛教裡面很多都說是佛說、佛說,真的是佛說嗎?我們也可以說,佛沒有說、佛沒有說。佛說過的,要我們做的,我們要依教奉行;現在我們叫大家要行佛、要學佛,要真正的做佛,要承認「我是佛」,但不能冤枉佛陀,用自己的執著、邪見,假藉佛陀的名義來宣說,這是會有嚴重的因果的。
今日的佛教信徒,為佛教做義工,為佛教布施,為佛教護法,他們認養了佛教,佛教又給予信徒什麼回報呢?
我有一次傳授三皈五戒,有一位信徒不敢來受戒。問他為什麼?其中「妄語」一戒,他不敢受。他聽過有一個禪師因為「不『昧』因果」、「不『落』因果」,一字之差,墮五百世狐身的故事,他擔心自己會妄語而心生恐懼。我想信佛教的人如果聽到了,就會說那你就不要受這個戒了吧。
事實上,與其你擔心妄語,你可以正語啊。因為那位信徒是開布店,有人要買布了,就會問他:「布多少錢一尺?」「五塊錢。」「褪色不褪色?」為了要能賣出去,他只有說謊:「不褪色。」
後來我告訴他,你不要這樣說,你可以說:「五塊錢的會褪色,另外有個八塊錢的不褪色。」後來這位信徒蓋了大樓,就是因為他的誠信,不妄語,讓他生意興隆。我只是覺得奇怪,這麼好的佛法,為什麼不把它做為積極的解說,讓信徒受到佛法的利益呢?
本書收羅了近三百多個主題,這只是平時所遇偶感,其實佛教的問題,豈止於這麼簡單。希望有志者,來為佛教重新做一次結集,正本清源,讓佛陀真正的教化,普現在人間。
當然我們也知道,佛教的發展遍滿世界,由於各地的地理、文化、語言、風俗、民情、氣候,都各有不同,需要一些方便,這些都可以說明。
在中國佛教裡,只有歷代的禪師們還有一些正見、還有一些佛法,其他像三論宗真正佛法的「緣起中道」,反而少人去研究、宣說了。所謂「正道不昌,邪教橫行」,所以,不得不用這一本小書,來提供大家作一點另類的思考。或者有些說得不完全,只有慚愧、懺悔,唯願契合佛心,希望大家對佛法的真義要重新估定價值,也請有心人與諸方大德諒解我的苦心,給予多多指教。是為序。
二○一六年五月
於佛光山開山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