丘慧文將父親丘炳祺生前發現「大著金」的富金礦體,獲頒的「中國鑛冶工程學會技術獎章」捐給黃金博物館。圖/黃金博物館提供
【本報基隆訊】1960年代擔任台灣金屬礦業公司工程師的丘炳祺,竭盡所能開發新礦源,發現「大著金」(發現大金礦之意)的富金礦體而獲頒的「中國鑛冶工程學會技術獎章」,意義非凡。他的女兒日前將這枚在1962年頒發的獎章,捐贈黃金博物館典藏。
新北市立黃金博物館日前舉行一項藏品捐贈儀式,由謝文祥館長接受丘慧文捐贈一枚紀念性獎章,作為博物館的收藏品。這枚獎章是丘慧文父親丘炳祺生前發現「大著金」而獲頒的「中國鑛冶工程學會技術獎章」,相當難能可貴。
金瓜石在日治時期經過大量金礦的開採後,曾有一段產能不佳的情形。丘炳祺1958年隨國民政府來台後,擔任台灣金屬礦業公司工程師,竭盡所能開發新礦源。
令人振奮的是,1960年代,丘炳祺在金瓜石四平巷內發現豐富黃金礦體(俗稱大金包),礦業公司上下員工因此士氣大振,每月也增產黃金數千兩,再造金瓜石的輝煌年代。
黃金博物館長謝文祥館說,金瓜石在民國時期曾經有過幾次「大著金」的年代,這也是耆老們津津樂道的回憶,有關大著金的紀錄,是礦業史沿革中不可缺失的一塊拼圖。
丘炳祺女兒丘慧文等人為代表,將保存多年的獎章無償捐予黃金博物館保存,成為礦山出產高額金礦的重要歷史見證。未來透過博物館展示教育的規畫,期望讓更多的人了解台金公司這段值得紀念的歷史過往。
黃金博物館說,感謝共同保存文物,使歷史文物重現展覽館,更讓台灣過往礦業風華再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