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黃朵而
整理/黃朵而
1
英國資深攝影師史道華(Chris Stowers)投身攝影逾30年,走過世界各地與戰區;史道華分享,儘管他已55歲,但內心仍像20幾歲,不論見過多少大場面,仍泯滅不了對新的事物、新聞現場與旅遊的熱情與好奇,他說:
「人的一生中很難得能找到熱愛的志業,攝影就是,我想到生命最後一刻,都會拿著我的相機吧。」
2
許宗煥20歲因為一場意外,導致下半身癱瘓;回到家鄉彰化縣大城鄉後,他開始學陶藝,1992年獲第6屆傑出殘障青年「金毅獎」,觸動他思考創業的可能,隔年改造老厝創立陶園工作坊,為家鄉點燃藝術火炬。許宗煥認為:
「再多的理論不如實做,累積經驗就得到成功的公式。」
3
陳俊榮曾以「春暉影業」建立自己的電影王國,但由於擴張太快,導致資金調度產生問題,讓他背上7億元負債;他靠著信仰、朋友的力量,從谷底爬起;如今的陳俊榮,帶領春暉影業再出發,主要發行勵志、樂觀的影片。他說:
「人生有夢,不難;敢於逐夢,讓夢實現才珍貴。」
4
匈牙利袖珍模型家范妮.桑朵(Fanni Sandor)擁有微生物學家、生物學教師的學位,她擅長以1:12的比例,將動物的眼神、毛髮及姿態呈現於指尖,希望喚醒大家生態保育的責任感。桑朵表示:
「如果我們睜大眼睛走路並注意,我們可以看到大自然賦予我們的許多奇蹟。」
5
今年發行的專輯《9522》,收錄了歌手安溥14到17歲間的詞曲創作;曾以藝名「張懸」活躍的她,在10年前,因為愛貓長了腫瘤,讓安溥決定淡出樂壇,和貓咪好好道別。她坦言,雖然看似做了一個很沒出息的決定,但安溥認為:
「生命有些事情不能錯過、不能遺憾、不能放棄。」
6
蔡磊曾是叱吒中國大陸財稅圈的人物,沒想到命運在他41歲時,給了當頭一棒──確診漸凍症;為了攻克漸凍症,蔡磊不只投入數千萬元研發藥物,也願意在離世後,捐出大腦和脊髓組織給醫學科研使用。蔡磊說:
「在確診為漸凍症之後,我就想,就算注定要失敗,我也不能坐以待斃。」
7
廖俊彥從小與祖父母、父親相依為命,成長過程中,家人健康相繼出現問題,讓他必須提早長大,學會照顧家人及打理家中事務;高三開始,他半工半讀考上國立嘉義大學,不僅能夠兼顧學業,還在幼兒園擔任課後才藝老師,貼補家用。廖俊彥表示:
「沒傘的小孩,必須努力奔跑!」
8
張又懿從小到大沒進過真正的校園,在小學三年級前,多數時間都在體驗大自然;今年17歲的她,代表台灣參加巴西科學博覽會,抱回5項大獎;對張又懿而言,學習是自己探索,以及找到答案「恍然大悟」的感受。她表示:
「相信自己的決定,就算中間有迷茫,重新審視自己的方向,不需要順著別人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