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出谷司馬
四年一次的世界杯足球賽,終於在卡達開踢了。這次在小組預賽出現了幾場「大爆冷門」的賽事,讓各有其支持隊伍的球迷們,有的心碎一地,有的倒是喜出望外。而在一九三○年代的中國西南,也出現了一場令人跌破眼鏡的足球賽事,地點就在貴州西北的石門坎。
一九三○年代正是第一次國共內戰期間,當時二十軍軍長楊森的軍隊駐紮在雲南的昭通;而與昭通相隔不遠的貴州省威寧縣石門坎,有著英國循道公會為苗族人所設立的石門坎教會與教會學校,並以石門坎教會為核心,在西南邊疆設立了許多的分堂與分校。這些分堂與分校,自一九一○年開始,每年都會舉辦以射箭、賽馬、唱歌、足球賽與苗文識字等競賽活動。
當時在地的苗族人王建光,曾在一九四四年描述過此一運動會的盛況。他說,這些信奉基督教的苗人,在各地都設有教堂與學校,並且每年都會以石門坎教會為總樞紐舉行聯合運動會,每三年還會擴大舉辦,參加的學校甚至可以達到三十餘所。每次舉辦運動會,周邊三百多里內的苗人都會前來觀賽,是當地少見的盛大集會。直到一九五○年代初期,這個運動會還是年年舉辦,從未間斷過。
此一運動會的活動項目不但逐年增加,體育競賽更是其中的重要項目。這些苗族學生還組成了頗負盛名的足球聯隊,只不過當時的經濟條件並不好,所以這些足球隊員甚至連鞋子都沒得穿,是個名副其實的「赤腳足球隊」。
楊森將軍曾聽聞過石門坎的名聲,自然也好奇當地的情況。而且,楊森自己手底下的部隊也組成了一支足球隊,並且號稱打遍天下無敵手。所以,當楊森聽到石門坎也有足球隊時,就藉著視察的機會,提出了讓兩支隊伍踢一場比賽的要求。楊森的足球隊自然是裝備精良,而石門坎的足球隊則相形見絀,難以抗衡。哪裡知道,石門坎這支赤腳的師生聯隊,最後卻以一比零的比數打敗了楊森的足球隊,讓他丟了面子。
不過輸球事小,楊森更擔心的反倒是,外國宣教師為什麼能夠於短短數年之間,在原本被國人視為落後的苗族村寨教育出許多知識分子,還能將那些鄙陋的苗族舊俗一一去除,甚至運用苗人在體能上的優勢,建立一支足以打敗正規軍的足球隊?也許是受到這次球賽的刺激,讓楊森開始注意到,國家應該加強對邊疆民族的照顧,好扭轉西方教會在此地已經建立起來的優勢,讓國家的影響力不僅能夠進入少數民族的村寨中,也讓國家的認同,同時進入到少數民族的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