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往今來】走訪古人讀書處

文/洪少霖 |2022.12.13
455觀看次
字級

文/洪少霖

讀書,忌被他人打擾。現代人多習慣在家中讀書,也有不少人會在學校、圖書館讀書。而古人讀書、鑽研學問,則大多選擇在山水間的清淨處。福建南安,就有幾處古人讀書處。

‧楊肅、呂大奎讀書處

南安市石井清水岩,始建於唐代,位於楊子山中,有「太乙真人」唐代進士楊肅讀書處,與宋代呂大奎讀書處。現今,此清水岩周邊有不少摩崖石刻,如「讀書處曾見一人」。「讀書處」三字讓人感受到一分安靜,「曾見一人」四字則讓我浮想聯翩。

‧張友松讀書處

南安市官橋梅花嶺嶺兜村有一座觀音山,山中天然巨石下形成石室,室內可容納一百多人,稱為「石室岩」。石室岩主殿共分兩層,二樓曾為「友松讀書處」,現此五字被刻於岩石上。張友松為南宋官宦後人,他在石室岩讀書時,曾在此處寫下:「獨樂芳園四時春不息,無邊風月一榻意何窮。」

風月無邊,給人漫長悠遠之感。是一種浪漫,一種意境,一種自我沉浸!文人將歲月渲染,也將故事薰染。他們讀書,從書中學到無數知識,不論內在或外在皆會有所收穫;而山水有靈性,日月星辰、充滿內蘊的自然景觀,也與其心境相互呼應。能動亦能靜,能思且能行,飽讀詩書的張友松,遺有讀書處激勵後人,也豐富了當地人文!

‧黃養蒙讀書處

南安市丰州鎮九日山登台廟廟址周邊,原有唐朝宰相姜公輔隱居時所建房屋,後為明代進士黃養蒙年輕時讀書處。傳說黃養蒙在朝為官時,曾受內宮金娘娘眷顧,仕途坦蕩,因而對金娘娘一直感恩在心。當他致仕回家鄉丰州後,念及金娘娘恩情,就將自己原先在九日山的讀書室,修建為廟宇,並塑金娘娘像於內奉祀。

而除了九日山的讀書處之外,黃養蒙在九日山下黃龍江畔還有一座「半山書屋」。

‧史繼偕石書房

南安市霞美鎮雲台村與鄰村三堡村交界處的伏船山上,有一石洞,為明代史繼偕讀書處(另一說為史繼玠),又稱「石書房」。史繼偕孩提時在雲台讀書,後徒居泉州,歷宦三十二年,官至文淵閣大學士,著有《雲台藏稿》等書,後居泉州,百姓稱他為「史國老」、「史國舅」。其於石洞上題字:「雲橋深處」、「山川出雲」,後代多有達官貴人前去瞻仰。惜三十多年前因開採石料,其字被毀。

‧韓偓、歐陽行周書室

「韓偓書室」、「歐陽行周書室」、 「五桂堂書室」、「石岩書室」等,皆位於南安丰州鎮石亭寺周邊。現石亭寺停車場原為蓮花湖,晚唐大詩人韓偓曾隱居於湖畔。其近處山坡上可見「韓偓書室」的摩崖石刻,然字跡十分模糊,只隱約可見。

韓偓讀書處下方約百米處原有一「棲禪小閣」,為宋理學家朱熹與進士陳知柔登臨憩息、會友論文讀書處;向下數十步,即歐陽詹讀書處。「開八閩文教之先」的文學家、詩人歐陽詹(字行周),曾在那兒讀書,現今留有「歐陽行周書室」崖刻。

明朝嘉靖年間,傅陽明父子於石亭寺後築室讀書,之後相繼登第,被稱為「五子青衿三甲第」。因其堂號為「五桂堂」,因此該處又被人稱為「五桂堂書室」。

石亭寺周邊有多處古人讀書處,好山、好水、奇石、詩文,將石亭寺匯聚成一片人文璀璨之地!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20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