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雲大師全集115】隨堂開示錄─教育講習 59 怎樣做好 一個在家護法居士 2-2

文/星雲大師 |2022.12.14
2228觀看次
字級
圖/Pixabay
圖/123RF

文/星雲大師

第三、護私不護眾

「某某法師是我的師父,要全力護持他。」「某某寺廟是我的皈依常住,所以要支援他。」這種心目中只有一位師父、一間寺廟的態度不對。

佛法的慧命在大眾,做為一個在家弟子,第一就是要皈依佛、法、僧三寶;三寶之中的僧寶就是和合大眾,你的師父既然也是佛教大眾僧團的一分子,你就應該護持大眾,而不能因為護一人、一寺,而忘記了佛法,這是有偏差的。

佛門常說「打齋供眾」,供眾的意思就是供養大眾,廣結善緣,而不是專為某一人。佛法應在大眾中求,在大眾中成就的佛法,才能大公無私,不偏不倚。

第四、護情不護道

一般佛教信徒有一種心理,這位師父對我很客氣,特別招呼我,就護持他;那位師父雖然很有修行,但是與我毫不相干,就不護持他。

做為一個真正正信、正見的佛教信徒,感情是另外一回事,護持真正有道者才是重要的。當我們看到一個優秀青年進入佛門研究佛法,會覺得非常難得,於是提倡籌募各種獎學金以資鼓勵。但是,佛門中有更多非常有修行的僧青年,卻沒有人護持,我們為什麼不能也為他們設立「獎道金」呢?

我們進入佛門,主要的就是要追求真理、聽聞佛法、進趣大道,不可以感情用事。佛門弟子分在家、出家二眾。出家人主要的任務是把佛法弘揚於各地,做一個內弘的工作。你們要做好一個在家居士,就要把佛教從家庭、社會,護持至宇宙每一個角落,做外護的工作。

外護的工作彷彿一道長城,你們要鞏固這一道長城,不能讓外面的敵人侵犯到佛法。



團結一心 不懼外患

當然,「真金不怕烈火煉」,佛法是全宇宙的真理,縱使敵人侵犯佛法,佛法也是禁得起考驗的。佛法不怕外患,只怕內部不振作。

佛陀在世時,有一外道對佛陀說:「釋迦牟尼佛,我要破壞你的佛法!」佛陀很安然自樂地說:「我的佛法,你沒有辦法破壞。」「我到處宣揚、毀謗你,說你的壞話,讓大眾動搖對你的信仰。」佛陀仍然微笑說:「不論你如何毀謗,對我的佛法也無可奈何!」外道又說:「我集合反對你的人,打你、罵你、傷害你。」佛陀仍然怡然自得地說:「打也好,罵也好,傷害也好,你對佛法還是不能減損一分。」外道眼看挖空心思,使盡一切辦法,仍然不能破壞佛法於絲毫,最後終於想到一個辦法,得意洋洋地對佛陀說:「我今後要變成你弟子的模樣,穿你的衣服,吃你的飯,但是不行你的道。」這時,佛陀潸然淚下說:「如果你果真如此做,我就沒有辦法了。」所謂「獅子身上蟲,還食獅子身上肉。」破壞佛法的,往往就是身披袈裟的佛門弟子。



正知正信 正確護法

出家人有沒有做獅子身上蟲,我們不去管它,而我們想要做好一個在家信徒,不要成為佛門的敗類、破壞者,第一、要護法不護人;第二、要護佛不護神;第三、要護眾不護私;第四、要護道不護情。能夠如此,才是正信的佛教護法,大家要努力護持這座佛法長城,使它堅固不搖,不受外道邪魔的摧毀。

你們昨天照相所披的是縵衣,受完戒回去,早晚課誦要披搭。但是有一點要注意的,出家人離開了袈裟就不如法,出家人三衣鉢具要經常不離身,所以常常不披袈裟,就不合佛法。但是在家人常常披縵衣也不合法,只有在誦經禮佛時要披搭,主要的原因是:一個是出家弟子,一個是在家信徒,有所差別。

講到這裡,我想到一件事,戒期中如果有空暇,〈三寶頌〉要學習會唱。做為一個佛弟子,〈三寶頌〉不會唱不行,佛教法會、會議時,常常要唱〈三寶頌〉,大家要努力學習。不久前,有些弟子跟隨我出家,我作了一首〈剃度法語〉(今〈為僧之道〉),改天也可以用唱的方式來教大家,我們佛教要推動佛教音樂,做為弘法的一種途徑。



飯前供養 學習感恩

昨天我聽到你們吃飯唱的〈供養咒〉,唱得不好。大家不能輕視〈供養咒〉的神力。我過去幼小參學的時候,生活很苦,臭東西吃得很多,常常吃到死老鼠、蟑螂、蜈蚣,含有麻雀糞便的豆腐渣,必須要閉住呼吸才吞得下去;但是我們卻沒有一個人生病,主要原因是吃飯前念〈供養咒〉。念過〈供養咒〉的東西,也會變甘露。

飯前供養和你們平時懺摩拜佛一樣重要。平時的五堂功課中,有二堂是吃早飯、吃午飯。在佛法裡,吃飯也是一種修行,在吃飯中讓你學習忍耐,去除增減心、淨穢心,以平等心、感恩心來接受。大家如果能抱著好壞都一樣的心來食用,就能增長智慧,終生受用無窮。因此,戒期中將特別安排時間,請各位引禮師父教導你們〈供養咒〉。

如何做好一個在家居士?昨天我告訴大家要有信心,要發大心。今天告訴各位要護持佛法,做佛法的長城。(完)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20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