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上星星眨呀眨

文/呦呦 |2022.12.19
658觀看次
字級
圖/克拉克
圖/克拉克

文/呦呦

仰望浩瀚的星海,為什麼感覺許多星星明滅不定呢?

一閃一閃  氣溫溼度

我們觀察夜晚的天空,星星一閃一閃在發光,是真的嗎?

星光並不會真的閃爍。那麼明滅現象怎麼來?

我們看星星時,相隔著大氣層。就好比我們將一枚錢幣投入水盆,再透過波動的水觀看,錢幣會好似在晃動,也會有明暗交替的感受。這是介質和介質的狀態,影響了我們的視覺感受,使得原本的跟眼見的,有所不同。

包覆地球的大氣層,是一個介質,加上太陽照射地球的角度,以及地勢的高低,每上升100公尺下降0.6℃,造成空氣有冷熱變化,使得暖空氣上升,冷空氣下沉,大氣流動。不僅大氣的流動,空氣的溼度也會增加光在進入時,更形扭曲,而起伏的地形,也會對氣流進行干擾。

所以遙遠恆星的一道微弱光線,會先穿過溫度和溼度不一的空氣層,不斷的散射。當光射入眼睛時,我們就看見星光,當光偏離時,我們就覺得暗掉,因此感覺一閃一閃。

一些觀星愛好者,因此會前往乾燥且空氣稀薄的高山,減低干擾因素,以便觀察到更清楚的星相。太空望遠鏡的發明,也使得可以從外太空觀察星星,影像更逼真,也真的不會星光閃爍。

星光明滅  距離有關

那麼仰望天空時,為什麼不會感覺太陽、月亮和八大行星,也是一閃一閃?

星星是指恆星、行星、衛星、彗星等天體。在太陽系,恆星是太陽,行星是金星、木星等八大行星,衛星如月球。我們眼見明滅不定的星星,其實是太陽系以外的恆星。

恆星是發光的高溫氣體球,不斷在進行核反應釋放光能與熱能。距離地球最近的恆星,是太陽。

從地球看最近的恆星太陽,以及遠處的其他恆星,太陽會是一個光面圓盤,能為地球帶來光明與溫度;其他發光的恆星,相較之下就像光點,光與熱起不到作用。

因此,當太陽照射到地球的光夠強大,穿過大氣層時,即使有散射,也不足以影響光抵達地球,進入眼睛的穩定度。其他恆星距離地球極其遙遠,光本身相當微弱,在通過地球的大氣層時,因為散射而方向扭曲,於是我們有了明滅的感覺。

繞著恆星且不發光的天體,是行星。衛星則是在閉合軌道上,環繞某行星週期性運行的天體。地球的衛星,是月亮。

月亮本身不發光,因距離地球近,所反射的太陽光,雖然有些會散射,但到達地球的,仍能穩定讓我們接收,所以月亮呈現在眼睛裡的影像,清晰明亮。

行星以肉眼看來雖然小,但並不會閃爍,原因是地球與行星的距離,遠少於跟遙遠恆星的距離。只要以一般雙筒望遠鏡觀察,就可發現行星跟太陽、月亮一樣,呈現光面圓盤,而在遙遠處發光的恆星,即便此時也還只是一個光點。

但在有些條件下,行星看來也會是晃動和閃爍的,如接近地平線。此時星光要穿越的大氣厚度顯然增加,光線更形扭曲,地平面附近的行星,就可能看來是閃爍不定的;遙遠的恆星,也會變得更加閃爍。所以,不能以閃不閃爍判斷是恆星或衛星、行星,實際上相關於大氣和觀測條件。

若有外星人,從太陽系外某個星系的行星,看向夜空的點點繁星,群星璀璨裡,會有我們的太陽,一閃一閃放光明。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20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
All Rights Reserved.